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王鹟科 > 黑王鹟属 > 白羽缘王鹟
白羽缘王鹟

白羽缘王鹟

英文名:Tanahjampea Monarch

学名:Symposiachrus everetti

【简介】
白羽缘王鹟(学名:Symposiachrus everetti),别名Tanahjampea Monarch,属于雀形目王鹟科黑王鹟属。这种鸟仅限于苏拉威西岛南部的Tanahjampea岛,以黑白分明的王鹟形象而闻名。

【外形特征】
体长约14厘米。头部、脸部、背部至腰部为黑色,臀部及尾下覆羽为白色。上翼为黑色,飞羽内侧为白色,外观上形成隐藏的白色斑块。中央尾羽主要为黑色,向外逐渐变为白色,最外侧尾羽则完全为白色。下巴和胸部为黑色,其余下体为白色。虹膜颜色较深,喙色为灰蓝,腿则为深灰或黑。成鸟和幼鸟外观相似,然而,幼鸟的上体呈现灰褐色,腹部呈现淡色,通常带有锈色洗涤状花纹。

【鸣叫特征】
白羽缘王鹟的鸣叫声音略带颤音,有时带有一种哀怨的哨声和刺耳的斥责声,整体给人以嘈杂的印象。

【生活习性】
白羽缘王鹟主要栖息于低地森林、山麓的森林、包括被砍伐的常绿森林,还有灌木丛和红树林中的散大树。这种鸟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会加入混合物种觅食群体。在觅食时,它们会在树冠中积极地飞行和爬行,经常扇动尾巴。

【繁殖习性】
关于白羽缘王鹟的繁殖行为信息尚未被详尽报道。

【外型辨识】
白羽缘王鹟与非常相似的M.leucurus在翼上有明显的区别,白羽缘王鹟有白色飞行羽,臀部呈白色,尾部黑白色区分明显相较,而M.leucurus种群的相似性低于白羽缘王鹟。

【保护状况】
白羽缘王鹟被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名录,分类为EN(濒危)。

【地理分布】
白羽缘王鹟分布于印尼的Tanahjampea岛,即位于苏拉威西岛的南部。该物种在1927年首次被记录,直到1993年的调查中,于森林中再次被发现,当时认为此物种在森林中较为常见,但在灌木丛和红树林中较少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