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长嘴莺科 > 森莺属 > 棕长嘴森莺
棕长嘴森莺

棕长嘴森莺

英文名:Long-billed Crombec

学名:Sylvietta rufescens

【简介】
棕长嘴森莺(英文名:Long-billed Crombec,学名:Sylvietta rufescens),属于雀形目长嘴莺科的一种鸟类。这种小型非洲鸟类广泛分布于南非至中非的广阔区域,包括坦桑尼亚、赞比亚、刚果民主共和国等地。

【外形特征】
该鸟的上部羽毛呈灰色,下部则带有浅褐色或肉桂色调。标准种群的羽毛为棕色,背部和翅膀为灰褐色,边缘较淡。最显著的特征是黑眼线和淡黄白色眉纹,脸颊至喉部及胸部为淡黄色,腹部则呈现肉桂色。虹膜呈淡褐色,喙长且为黑色,腿则是红褐色至肉粉色。雄性和雌性在外观上相似,幼鸟的具体特征尚不详。

【生活习性】
棕长嘴森莺栖息在干燥的草原、灌木丛、矮树丛及次生林等环境中,可活动至海拔2000米的高度。它们主要以昆虫为食,如螳螂、甲虫和毛虫,偶尔也摄取草籽。在觅食时,它们敏捷地从细枝和叶片上跳跃搜寻食物。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亦会参与与多种物种的混群。

【鸣叫特征】
其鸣叫声音响亮且音调较高,常见的鸣叫短语为“chree-chirrit,chree-chirrit...”,有时它还会发出更复杂的叫声,如“chirrit-chirrit titrr-trrt chip-chip tria-tria-tria chiploi-chiploi”。叫声中也包括滚动的“trrrt trrrt”。

【繁殖习性】
棕长嘴森莺的繁殖季节因地区而异,如刚果民主共和国开始于1月,而纳米比亚和南非则主要在8月至3月。它们实行一夫一妻制,且领域性强。巢穴多为较大的袋状结构,由纤维和干草构成,外部覆盖有树叶、草和蜘蛛网。通常悬挂在约1米高的位置。一个巢中产卵1至3枚,孵化期为14天,幼鸟至少由双亲照顾14天。但其巢穴常被布氏寄生褐鹰雕(Chrysococcyx klaaso)所寄生。

【外型辨识】
与红帽森莺(Sylvietta ruficapilla)相比,棕长嘴森莺体色更深,上部较浅,缺少眼线,面部更加开放,面部呈土黄色。

【保护状况】
该物种被IUCN列为无危(LC),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南部地区。从刚果民主共和国、赞比亚、坦桑尼亚南部一直延伸至南非,分布于多种生境,如灌木丛、开阔森林或干燥的金合欢树丛。

【地理分布】
棕长嘴森莺广泛分布于南非至中非的广阔区域,包括坦桑尼亚、赞比亚、刚果民主共和国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