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鹟科 > 斯氏鸲属 > 斯氏鸲
斯氏鸲

斯氏鸲

英文名:Swynnerton's Robin

学名:Swynnertonia swynnertoni

【简介】
斯氏鸲,英文名Swynnerton's Robin,学名Swynnertonia swynnertoni。该鸟种以纪念英国昆虫学家Charles Swynnerton命名。主要栖息于非洲东南部海拔850至1800米之间的成熟山地森林中。

【外形特征】
体长约13厘米,体重14至20克。成年雄鸟头部呈现深灰色帽,胸前有白色新月形斑纹,边缘由一条黑色线条向下延伸至颈侧;背部橄榄棕色,翅膀和尾巴呈现出板岩灰色;胸部橙黄色,侧翼带有橄榄色,腹部至臀部逐渐变成白色;喙呈黑色,腿为灰粉色。雌鸟色彩相对暗淡一些,头部带有橄榄色,喉部为淡灰色。幼鸟的上半身呈现棕色并带淡黄褐色斑点,下半身与成鸟相似,但颜色更淡。

【生活习性】
斯氏鸲主要在地面上活动,喜欢在山地森林的开阔下层植被中觅食,常靠近溪边活动。雄鸟饮食以昆虫为主,包括甲虫、蚂蚁、黄蜂、毛虫、蜘蛛等。在跟随军队蚁群的时候,雄鸟能积极捕食被蚂蚁惊扰的昆虫。

【鸣叫特征】
斯氏鸲的鸣叫声清脆悦耳,具有三音节的口哨声,如“zit zitt slurr”或“tsee-tuu-tuu”,第三个音节通常比前两个音节低沉。报警叫声柔和且连续,类似于“trrrrrt”。

【繁殖习性】
斯氏鸲的繁殖期在10月至次年1月,高峰期在11月至12月。繁殖过程中,它们的筑巢时间通常为7至10天。巢为开放式杯状,用枯叶、根须和苔藓制成,内部用植物纤维铺垫,高度大约在0.3至2米之间,常见于幼树基部或Dracaena fragrans树叶腋下。每窝产卵2枚,孵化期15至16天,幼鸟成长期为14天,有时会进行二次繁殖,间隔大约为14天。

【外型辨识】
斯氏鸲尾部无黄色斑点,胸前则有白色新月形斑纹。

【物种区别】
与白点鸲相比,斯氏鸲尾部无黄色斑点,胸前则有白色新月形斑纹。后者尾部带有黄色,眼前方有一小片白色眼镜状斑纹,且缺乏白色喉部的新月形斑纹。

【保护状况】
根据IUCN评估,斯氏鸲被列为VU(易危)物种,受威胁的范围品种,全球估计成年个体数量超过10,000只,但其数量正在下降。在非洲东南部的某些森林地区,如津巴布韦、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森林因人为破坏而减少,因此需要加强保护措施。有种观点认为雄鸟与雌鸟比例失衡可能会影响保护策略的成功实施。

【地理分布】
斯氏鸲分布于非洲东南部的山地森林,包括津巴布韦的东部山区、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该物种有时也能在乌德宗瓦山脉和东乌萨马拉山脉以及Mount Gorongosa和Mount Mabu等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