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眶鸦雀
英文名:Spectacled Parrotbill
学名:Suthora conspicillata
【简介】
白眶鸦雀(学名:Sinosuthora conspicillata)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鸟类,属于莺科、鸦雀属。在中国是特有分布的物种,主要活动于中央地区的高海拔山地竹林及灌木丛。其显著特征是头部有一圈醒目的白色眼圈,体色以棕色为主,搭配淡黄色的嘴喙。
【外形特征】
白眶鸦雀全长达12-14厘米,嘴部黄色且短粗,头顶褐棕而富有白色眼环,上体色彩为橄榄灰褐色。颏、喉至胸淡葡萄红色并带有暗色的纵向纹路,下体淡橄榄灰。雌雄鸟羽色一致,体重一般在8-11克之间。
【生活习性】
白眶鸦雀性情活跃,通常以小群体活动于海拔1900-2900米的温带及亚热带山地森林中的竹林层,偶尔出现在稀树草坡和耕地周边的灌木丛中。主要食物来源为昆虫,也食用杂草果实和种子。
【鸣叫特征】
原文未提供相关信息。
【繁殖习性】
白眶鸦雀在筑巢季节时会在山高竹林或低矮灌木丛中寻找合适地点筑巢,每年6-8月为筑巢繁殖的高峰期。白眶鸦雀在非繁殖时期可以形成包含40只个体的群体,而筑巢期间则表现出一夫一妻制的行为特征。
【外型辨识】
文中提供了明显的特征信息:头部有一圈醒目的白色眼圈,体色以棕色为主,搭配淡黄色的嘴喙。这些特征有助于识别白眶鸦雀。
【物种区别】
原文未提供关于与其他鸟类区别的详细描述。
【保护状况】
白眶鸦雀被列为《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物种,并在中国2020年后续更新的保护名录体系中获得更多关注。其IUCN评估结果表明该物种为无危状态(LC),虽然目前保护状况较好,依然需要持续监测。
【地理分布】
白眶鸦雀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青海、甘肃、陕西、四川以及湖北等地区。栖息地主要包括1900-2900米海拔的山地竹林和林缘灌丛,也适应于稀树草坡和耕地边低矮的灌木丛。下有指名亚种和湖北亚种的记录,其中指名亚种分布于青海东北部和甘肃至四川、陕西之间的地区,而湖北亚种则限于湖北西部和西南部。
【历史记录】
2024年6月,宜昌市林业部门在三峡库区首度记录到白眶鸦雀这一珍稀物种,进一步证实其地理分布的广泛性以及中国生态环境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