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吸蜜鸟
英文名:Black Honeyeater
学名:Sugomel nigrum
【简介】
黑吸蜜鸟(英文名:Black Honeyeater,学名:Sugomel nigrum),是雀形目吸蜜鸟科中的一种鸟类。这种鸟类体型小巧,长度约10至13厘米,翼展约19厘米,体重约9.5克。
【外形特征】
雄鸟通体黑色,腹部带有白色条纹;雌鸟上体灰褐色,下部带有斑驳的暗色痕迹。黑吸蜜鸟具有细长而向下弯曲的喙,头部圆润,颈部纤细,躯体丰满且尾巴短小,呈略显叉状。幼鸟的特征与雌鸟相似,但上胸和喉咙的灰褐色更为均匀。雄鸟的头部和胸腹部的纵纹是其独特特征之一,尤为明显的是黑色的头部和胸腹部纵纹以及腹部中央的黑色条纹。
【生活习性】
黑吸蜜鸟栖息在澳大利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开阔林地和灌木丛中,尤其在Eremophila灌木丛附近较为常见。它们主要以花蜜为食,偶尔也会捕食空中飞行的昆虫。它们会聚集在开花的植物周围,在繁殖季节结束以及食物源的迁移时,夏季向南移动,而秋季往北迁徙。在干旱时期,它们甚至会在异常地区出现。
【鸣叫特征】
繁殖季节前和期间,黑吸蜜鸟较为活跃,并会发出一系列金属质感的鸣叫声,包括柔和的“chwit, chwit”声,偶尔会发出高亢的“tieee”音,间隔数秒,并重复一定的音调。此外,还会发出微弱的“peeee”声。
【繁殖习性】
黑吸蜜鸟在7月至12月繁殖,每窝鸟蛋通常为2到3枚,孵化期约为16天,雏鸟离巢时间大约为18天。雌鸟负责孵化工作,雄鸟则保护巢穴。
【外型辨识】
通过外观特征可以区分黑吸蜜鸟与其他种类的吸蜜鸟。雄鸟的头部和黑褐色的胸部及腹部纵纹是显著特点。雌鸟的灰褐色上体和斑驳下体也有助于区分。
【物种区别】
值得注意的是,黑吸蜜鸟在一些资料中可能与斑纹吸蜜鸟(学名:Sugomel niger)被合为同一物种,在此将合并描述,没有亚种分化。
【保护状况】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黑吸蜜鸟被列为无危(LC)级别。
【地理分布】
这种鸟类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内陆干旱地区,从西海岸向东延伸至南纬19°以南,至大分水岭西坡;在较大沙漠区及纳拉伯平原、西南、南及东南沿海湿润区较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