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拟鹂科 > 草地鹨属 > 西草地鹨
西草地鹨

西草地鹨

英文名:Western Meadowlark

学名:Sturnella neglecta

【简介】
西草地鹨(学名:Sturnella neglecta),又称西方草地鹨,为雀形目拟鹂科草鹀属的鸟类。其头顶条纹交错,上体棕褐色条纹繁复,主要分布于加拿大西部至美国西部,甚至延伸到墨西哥中部及引入的夏威夷,并被选为六个州的州鸟。

【外形特征】
成年西草地鹨拥有独特的外观特征:黄腹,胸部带有显著的黑色‘V’字形斑块,两翼和尾部边缘白色,上体棕色和黑色条纹相间,头部条纹深棕色和淡褐色交错。喙长而尖,整体健壮,尾略显短小。冬季时呈现出的色彩淡黄,胸部‘V’字斑块为灰色。雌性和雄性外观相似,但雌鸟体型稍小,镀金色调更浅。

【鸣叫特征】
其鸣叫声与笛音相似,分外明亮清冽,反差于东草地鹨的简单哨音。

【生活习性】
西草地鹨栖息于开阔的草原、牧场和废弃田野地带,海拔范围可达10,000英尺的山地草甸。它们偏爱低至中等长度的草地环境,而不是高草丛生的区域。春天和夏天,雄鸟经常在围栏、灌木丛、电线等高处展示丰富的鸣叫声。

【繁殖习性】
成年雌鸟在繁殖季节通常在隐蔽的地面建造一个巢穴,有时巢顶还会用草覆盖以增加隐蔽。每窝通常孕育4至5枚卵,由雌鸟独自孵化。雏鸟生下即盲目,全身几无羽毛,刚孵化时仅食用昆虫。它们在大约10至12天后离巢,但需额外两周后才能熟练飞行,并继续接受双亲的照顾。有些时节,一对可能会尝试进行第二次繁殖。

【外型辨识】
作为西方美加及美国部分州的州鸟,西草地鹨的象征性地位不容忽视。其羽毛是带金属反光的黑色及鲜艳的黄色,喙蓝灰色,体型中等。西草地鹨主要以昆虫和种子为食,栖息地从平原到海拔3500米以下的各种草原、牧场和农田,展现出极强的适应性。此外,它们比较年幼的家族成员会聚集成群,如同一场春季和夏季的视觉盛宴。

【物种区别】
相较于东草地鹨,西草地鹨最为明显的特点在于其更大的黄色下巴区域,在冬季时呈现更为苍白的颜色,头纹对比度更低,并更倾向于群居状态,多出现在较短草的环境中。尤其是鸣叫声上,更显著的区别则在于两种各自的独特鸣叫。

【保护状况】
依照IUCN标准,西草地鹨的保护等级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西草地鹨的主要繁殖区位于加拿大西南部和中南部,美方则扩至于西部边界。冬天,在美国南部常能发现在向心迁移的一部分种群,还有一部分会在夏威夷的卡乌岛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