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草地鹨
英文名:Eastern Meadowlark
学名:Sturnella magna
【简介】
东草地鹨(学名:Sturnella magna)是拟鹂科草地鹨属的一种鸟类。它以胸部亮黄色和黑色新月标记、短翼和白色尾外羽为基本特征,常因其悠扬的哨音成为开阔草地间的标志性声音。分布广泛,由北美东部延伸至南美东北部,包括加拿大东部直至巴西东北部。
【外形特征】
体型:体长21-28厘米,翼展35-40厘米,体重76-150克。
外观:体色呈条纹状棕色,下身呈鲜黄色,前胸带有黑色“V”形标记,两侧有深色斑点。头有明显条纹,喙长而尖。雌雄相似,但雌鸟体型稍小。幼鸟喉咙淡黄色,腹部至秋季换羽始与成鸟无异。
【鸣叫特征】
鸣唱由纯净、略带忧伤的哨音组成,比西草地鹨更为单纯,是最主要的种群间区别特征。
【生活习性】
栖息于开阔的草地、牧场和原始草甸区,适宜较为原始的草场环境。
食性:以昆虫为主食,兼食少量种子和浆果。
【繁殖习性】
每年夏季为繁殖期。雌鸟于地面筑巢,巢多建于凹陷处,如牛蹄印中,筑巢材料包括干草,植物茎,指尖状的内衬物。每窝通常产卵3枚。雌鸟负责孵化和照料雏鸟。
【外型辨识】
与西草地鹨相比,其头部条纹及翼梢白色特征更为瞩目。“V”形标记较少延伸至面颊。包含加拿大、美国、格陵兰等在内的北大西洋区均可见其身影。另外,在一些如拉丁美洲的中美洲区也有分散生存,持续向南美东北部扩张。
【保护状况】
根据IUCN评估,东草地鹨现为“近危”物种(NT类别)。由于因森林清理蔓延的种群扩张,其现在的数量处于下降的趋势。在某些区域如诺瓦斯科舍,东草地鹨更是被列为“濒危物种”。
【地理分布】
分界生态地理上可归属于北美东部、从加拿大东部至南美东北部。
周边过渡带及南美洲连片草甸区:其栖息地范围覆盖了北美东部、从北美洲东部长至南美东北部的诸多国家,涵括墨西哥、萨尔瓦多及哥斯达黎加等,在广袤地区间具有显著生殖或常住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