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细尾鹩莺科 > 帚尾鹩莺属 > 棕帚尾鹩莺
棕帚尾鹩莺

棕帚尾鹩莺

英文名:Rufous-crowned Emu-wren

学名:Stipiturus ruficeps

【简介】
(英文名:Rufous-crowned Emu-wren,学名:Stipiturus ruficeps)属于雀形目细尾鹩莺科帚尾鹩莺属。该鸟以其鲜艳色彩和细长的尾巴著称。

【外形特征】
棕帚尾鹩莺体型极小,全长大约10.5至15厘米,体重6克。雄性头部为深红褐色,上身淡棕色并有轻微暗色条纹,下体淡棕色,喉部和上胸部呈现鲜亮的天蓝色。雌鸟外观与雄鸟相似,但缺少蓝色羽毛,喉部为黄色或奶油色。翅膀灰棕色伴有泛红边缘,尾长而纤细,约为体长的1.3倍。

【生活习性】
棕帚尾鹩莺栖息于温暖至亚热带的干旱地区,偏好高大密集未受火烧植被覆盖的Triodia草丛,周围通常有稀疏的Mallee桉树或低矮灌木。活动范围位于地面以上0.5米范围内,以昆虫为食。

【鸣叫特征】
该鸟的叫声是卷曲的高音,高而细微。联络声似连续轻柔的“tsee, tsee”,与昆虫声难以区分;警报声则更加响亮为“trrrt”。

【繁殖习性】
每年8月至10月为繁殖季节,受环境条件影响。雌鸟负责筑巢,材料为草茎及蜘蛛网,内衬以植物绒毛和羽毛,通常位于Triodia草丛顶部或中心,离地约20至25厘米。每窝产2至3枚蛋,具体的孵化及抚育过程未详。

【外型辨识】
棕帚尾鹩莺的尾部较仙女鹪鹩更为长且纤细。雄性独特的红褐色冠及蓝色喉部是主要辨识特征。

【保护状况】
该物种被列为无危(IUCN濒危等级:LC)。

【地理分布】
棕帚尾鹩莺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内陆干旱地带,从西澳大利亚州中西部至昆士兰州西南部和南澳大利亚州中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