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燕鸻
英文名:Australian Pratincole
学名:Stiltia isabella
【简介】
澳洲燕鸻(学名:Stiltia isabella),属于鸻形目燕鸻科的一员,是一种中型、细长的鸟类。其主要繁殖区域位于澳大利亚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带,广泛栖息在西澳大利亚北部至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的大部分开阔山区。在非繁殖季节,它们迁徙到澳大利亚北部、新几内亚的中部和南部地区,以及苏拉威西和婆罗洲等地。
【外形特征】
澳洲燕鸻体长19-24厘米,翼展为50-60厘米,体重55-75克。该物种拥有长腿、尖锐的翅膀以及短而弯曲的嘴。其繁殖季节的羽毛颜色以沙褐色为主,胸部为沙褐色,翅膀尖端呈黑色,下巴及喉咙为白色,具浅黑眼纹,喙基部鲜红色,上部基部则为漆黑色。在非繁殖季节,体色泛灰,黑眼纹变得模糊,喙基部颜色较浅,前胸带有轻微的灰尘斑点,翅膀和身体均有边缘沙灰色感,喉咙带有暗色斑点。
【生活习性】
澳洲燕鸻主要栖息于少树木、开阔的平原、低洼地带、草地、碎石地带和动土坑等区域。它的饮食包括各种昆虫、蜘蛛、蜈蚣等,通过空中或地面方式捕猎。在一天中,它们的高活动时间通常是早晨和傍晚,并频繁饮水。澳洲燕鸻通常成群迁徙,期间会持续发声。
【鸣叫特征】
它们发出近似于燕鸥的颤音“quirree-quirree”或“quee-quee”,以及清脆的“weetweet”,重复出现,还有哀婉的“tsoo wee”代表联系的声音。
【繁殖习性】
繁殖期通常从8月开始,持续到次年的一月份。筑巢在地势平坦、裸露的石质或土质地面上,经常而浅的挖掘出小坑;周围可能会环绕一些小石子或枯树枝。每个巢最多产卵2枚,通常每窝产卵数量少到1枚至3枚。孵化期持续18到21天。刚孵化的雏鸟体重约5克,因其上身呈土黄色带有黑色图案,前额带有稀疏的棕色条纹,翅膀上有灰斑,下身直至腹部转折为纯白色,嘴呈黑色,下颚部分微微粉色,脚趾淡灰粉色。大多数情况下,幼鸟会被家长带入到兔窝或灌木丛中躲避风险。雏鸟往往直到出生后的3到4周才离巢,有的甚至需要约5周时间。巢穴最常受到乌鸦、狐狸、蛇和蜥蜴等捕食者攻击而破坏。
【外型辨识】
它们长于普通燕鸻,腿更长,脚更纤细。幼鸟和换羽期时的个体可能与普通燕鸻相混淆,但可以通过明显的沙黄色羽色、缺乏明显黑色眼纹、深褐色头部条纹和灰黑色嘴喙基部带有微红来分辨。
【保护状况】
在全世界的估计数量约为60000只,该物种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级为无危(IUCN:LC)。
【地理分布】
繁殖期的观察区域覆盖西澳大利亚北部沿岸直至昆士兰州西部和新南威尔士州中北部。澳大利亚北部、新几内亚中部和南部、苏拉威西、婆罗洲以及爪哇、小巽他群岛和新几内亚等地区则是它们的主要冬季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