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鸻形目 > 鸥科 > 小燕鸥属 > 桑氏白额燕鸥
桑氏白额燕鸥

桑氏白额燕鸥

英文名:Saunders's Tern

学名:Sternula saundersi

【简介】
桑氏白额燕鸥(Sternula saundersi),又称为黑羽轴燕鸥,隶属鸻形目鸥科(Laridae),小燕鸥属(Sternula)。这种鸟类主要分布于北印度洋沿岸。

【外形特征】
体型细小,体长达20至28厘米,体重40至45克,翼展50至55厘米。其身躯为白色,具有黑色尖端的黄色喙,头部有黑色帽,镶嵌着白色前额斑。繁殖期的前额斑呈方形,外侧初级飞羽多为黑色,腿和脚则为暗橄榄黄色,与白额燕鸥的鲜黄色腿形成区别。

【鸣叫特征】
其叫声为双音节,略强于白额燕鸥的叫声,类似于普通燕鸥,有时也略带嘶哑。

【生活习性】
桑氏白额燕鸥生活在海岸、河口和潮汐泻湖中,偶尔出现在内陆。它们主要捕食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以及各种昆虫。觅食时通常会从空中直线下降,先长时间盘旋后再垂直入水捕食。

【繁殖习性】
这种燕鸥主要在每年5月开始繁殖,最先在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和斯里兰卡等地繁殖,后来在红海地区从4月开始繁殖。它们通常形成小型稀疏繁殖群落,巢穴间距为20至100米。产卵地点通常选在沙丘或泥滩上,且高于高潮线,有时利用动物脚印或凹坑作为巢穴。它们拿风刮起的小沙丘、贝壳碎片和小石子来铺垫巢穴,每个巢通常产2枚淡色卵。

【外型辨识】
虽然与白额燕鸥非常相似,但桑氏白额燕鸥可以通过繁殖期的前额斑形状(方形且边缘整齐)、腿和脚的颜色(更暗)和外侧初级飞羽更多的黑色来区分。

【保护状况】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估,桑氏白额燕鸥属于无危物种(LC)。全球种群数量尚不确定,但据估计在阿拉伯半岛繁殖期间有大约4000对。

【地理分布】
这种燕鸥主要繁殖于红海岛屿、波斯湾沿岸、索马里南部、索科特拉岛、巴基斯坦沿海、印度西北部、斯里兰卡北部的亚当桥岛。进入非繁殖期后,它们会散布到坦桑尼亚沿海、塞舌尔群岛、马达加斯加、查戈斯群岛和马尔代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