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鸻形目 > 鸥科 > 燕鸥属 > 南美燕鸥
南美燕鸥

南美燕鸥

英文名:South American Tern

学名:Sterna hirundinacea

【简介】
南美燕鸥(学名:Sterna hirundinacea)属于鸻形目鸥科燕鸥属的一种鸟类。它们主要栖息于南美洲的沿海地带,从秘鲁南部延伸到火地岛,包括福克兰群岛。

【外形特征】
南美燕鸥在繁殖季节中,外观呈淡灰色,头部为黑色帽,配以红色喙和脚趾。休息时,尾部比翼长。非繁殖季节个体具有黑白相间的羽冠。幼鸟背部为斑驳棕色。与普通燕鸥相比,体型较大,翼更长,颜色更深,喙更粗。

【鸣叫特征】
飞行过程中会发出短促、尖厉、高音的'kyik'叫声。在繁殖群中极其嘈杂,对人类和入侵者会发出如'keeeerr'的高音尖叫或'ik-ik-ik'节奏。

【生活习性】
南美燕鸥几乎完全生活在沿海地区,繁殖地点主要在沙质或岩石海滩、悬崖顶或小岛上。冬季时,有时会向北迁徙至厄瓜多尔和巴西的Bahia,主要捕食小型鱼类和甲壳类,也捕食昆虫,常跟随海豚或掠食性鱼类捕食。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根据纬度有所不同,通常在巴西为4月至6月,阿根廷南部则为12月初。它们形成数千到数万对的繁殖群体,产卵1-3枚,在沙或细砾石上建巢,常常被小贝壳包围。孵化期持续21到23天,雏鸟在孵化后约27天即可离巢。然而,幼鸟和巢穴易受天敌如海鸥的威胁。

【外型辨识】
与普通燕鸥相比,南美燕鸥更显体型大,翅膀长,下体颜色深,喙粗壮。例如幼鸟背部斑驳棕色可与成鸟区分开来。

【保护状况】
IUCN将其列为无危状态(LC)。尽管其全球数量不明,然而在阿根廷和巴西海岸线上某些地区相对较多,但在智利却显著减少。主要面临的威胁包括人类的扰动、蛋收集活动、商业捕鱼和工业污染等。

【地理分布】
它们的地理分布范围涵盖了南美洲沿海,从秘鲁南部到阿根廷的火地岛,包括福克兰群岛、合恩角(Cape Horn)及其周边岛屿。在福克兰群岛,1990年代被估计有6000至12000对繁殖对。

此外,南美燕鸥在南美洲的其他地区也能被发现,它们偶尔迁移到内陆湖泊,尤其是智利的托雷斯德尔潘恩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