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鸻形目 > 贼鸥科 > 中贼鸥属 > 短尾贼鸥
短尾贼鸥

短尾贼鸥

英文名:Parasitic Jaeger

学名:Stercorarius parasiticus

【简介】
短尾贼鸥是贼鸥科贼鸥属中的一种海鸟,体长41至48厘米,翼展107至125厘米,体重约300至650克。以长而尖的中央尾羽为显著特点。

【外形特征】
典型的羽毛颜色有三种变体:淡色型背面为棕色,腹部白色,初级飞羽深色且有白色“闪光”,深色型通体呈深棕色,而中型则兼具深色和浅色特点。幼鸟通常颜色温暖且偏棕色。翅膀较长而尖。

【鸣叫特征】
典型的叫声为鼻音的喵喵声,展示时会连续重复。

【繁殖习性】
短尾贼鸥在北极地区繁殖,特别是位于北纬60°以北的北极苔原,包括格陵兰、冰岛、俄罗斯北部、西伯利亚东北部、勘察加半岛、加拿大的北极地区以及北美的阿拉斯加。通常筑巢于干燥的冻原、高地和岛屿,并且占据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广泛区域。

【生活习性】
其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从其他捕食者的口中抢夺鱼类等食物,迫使鸥类、燕鸥等其他海鸟吐出捕获的食物,以获得所需食物。也会跟随航运船只飞行,伺机捡食船舶排放的残羹剩饭。在繁殖季6-7月,每巢中通常产两枚至四枚橄榄棕色的蛋,孵化期为24至28天。面对入侵者时会极端地保护自己的巢穴,甚至会假装受伤诱导威胁者远离。雏鸟羽翼渐丰的时间通常在25至30天。4至5岁可以达到繁殖成熟年龄。

【外型辨识】
短尾贼鸥主要栖息于开阔的沿海海面,此时它们会单独或成对活动,偶尔也能见到近百只的大群。

【保护状况】
该物种全球分布范围广,未接近濒危物种的临界值。但在冰岛,由于数量在2000年代初期出现锐减,2018年被提升到区域濒危物种。全球估测种群量为50万至1000万只,但因地区具体生态差异需进一步细化研究。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无危物种。另外,种群趋势总体较为稳定,不过具体各子群尚需监测。

【地理分布】
在我国的南沙群岛、香港海域和台湾北部等地偶尔有记录。特别是在2012年在浙江宁波和2013年在四川广汉,都曾有过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