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胁火尾雀
英文名:Diamond Firetail
学名:Stagonopleura guttata
【简介】
斑胁火尾雀(英文名:Diamond Firetail,学名:Stagonopleura guttata),属于雀形目梅花雀科火尾雀属的一种独特鸟类,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南部。
【外形特征】
体型小巧丰满。雄鸟头部淡灰,两眼间至喙基部有黑色纹,背部和上翼为橄榄褐色,臀部和尾上覆羽鲜红,侧胸和侧翼带有黑色并散布大型白色斑点,白色腹部。雌鸟类似,但胸带较窄,眼环玫瑰红色。幼鸟胸带呈灰白色相间,喙和眼环呈灰黑色。
【鸣叫特征】
发出穿透力强的“twooo-hee”叫声,首音节音调上升,次音节下降。雄鸟叫声更高更长。回到巢穴或回应巢中鸟时还会发出鼻音叫声。歌声由一系列低沉粗糙的音符组成。
【生活习性】
喜欢栖息于开阔的桉树森林和林地,偏好草本植被覆盖率高的环境,有时也会出现在公园和花园中。主要在地面觅食,以草籽为主食,偶尔也会食用一些草本植物的种子如藜科植物和野天竺葵。繁殖季节会捕食昆虫。斑胁火尾雀通常成群生活,群体规模可达40只,有时可多达150至300只甚至更大。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主要为8月至次年1月,全年都有繁殖可能,但6月、7月除外。一般在小群体中筑巢,约30个巢。巢由绿色草茎和叶片制成,内部衬着草和羽毛,高度可达1至6米,有时高达30米。每窝产卵4至5枚。双亲共同孵化,孵化期约14天。雏鸟离巢期21至23天。父母共同喂养和照顾雏鸟。
【外型辨识】
斑胁火尾雀通过其独特的黑色胸带、白色斑点的黑色侧翼和红色臀部易于识别,与其它火尾雀种类的区别在于其特定的生境选择和鸣叫声。
【物种区别】
【保护状况】
斑胁火尾雀被列为易危物种(IUCN:VU),主要面临栖息地丧失、入侵物种的竞争、植被改变、杂草入侵和掠食者数量增加等威胁。
【地理分布】
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包括昆士兰东南部,延伸到南澳大利亚中南部,覆盖维多利亚州和南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向南直至埃尔半岛,偶尔出现在袋鼠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