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百灵科 > 沙百灵属 > 斯克氏沙百灵
斯克氏沙百灵

斯克氏沙百灵

英文名:Sclater's Lark

学名:Spizocorys sclateri

【简介】
斯克氏沙百灵(学名:Spizocorys sclateri),为百灵科沙百灵属的一种鸟类,分布于亚热带或热带的纳米比亚和南非干旱地区,全球活动范围约为316,000平方千米。该物种因栖息地损失,被评为近危状态。

【外形特征】
斯克氏沙百灵是一种小型鸣禽,其头部和背部呈均匀的黄褐色,并具有深褐色条纹;翅膀边缘和尾部有淡黄色,尾羽外侧则带有白色。最典型的特征是在其眼睛下方有一条明显的白色眼纹以及淡黄色腹部上的深色‘泪珠’纹。此外,它们的鸟喙较粗且显隆起,口中鼻孔被悬羽覆盖。喉部为白色,腹部淡黄色,胸部附有深褐色条纹。幼鸟背部和头部羽毛有白色尖端,翅膀和尾巴末端也具有白色。

【鸣叫特征】
斯克氏沙百灵的叫声包括一个简单的重复音“treeep”,通常在飞行和地面时向同伴发出求偶或领地的信号。

【生活习性】
斯克氏沙百灵栖息于亚热带或热带的干燥草原和灌木丛,常常出现在石质平原上。它们主要以种子为食,通过翻动石头,挖掘和提取草叶鞘基部的种子来觅食。飞行方式圆滑且呈波状,善于地面奔跑,一旦受惊则会利用其与环境相似的保护色隐蔽自己。

【繁殖习性】
斯克氏沙百灵的繁殖期通常出现在5月至7月间,此时雄鸟会通过空中鸣唱和拍打翅膀进行求偶。得逞后,它们会在地面或疏弱的灌木丛中掘巢,筑成浅杯形的巢,并以垂草覆盖以适应高温环境。巢内每次产卵2至6枚,每枚卵的平均大小约为23×18毫米。两性轮流孵化约12天,孵化期结束时,刚出壳的雏鸟依然处于裸露状态,仅带有部分绒羽。约于7天后睁开双眼,并由两性共同喂养,主要喂食昆虫的幼虫。

【外型辨识】
斯克氏沙百灵以特征鲜明且适应特定生存环境而著称,在鸟科分类中享有独特地位。

【保护状况】
由于栖息地的不断丧失导致其种群数量持续下降,被国际鸟类保护组织(IUCN)列为近危状态。

【地理分布】
斯克氏沙百灵主要分布于非洲南部,位于纳米比亚南部和南非西部Nama Karoo地区。该物种的命名是为了纪念英国动物学家Philip Lutley Sclater。曾被归类为Calandrella属,现归为Spizocorys属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