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雀鹀
英文名:Clay-colored Sparrow
学名:Spizella pallida
【概述】
褐雀鹀(学名:Spizella pallida)是雀形目雀鹀科的一种小型鸟类。该物种广泛分布于北美的干燥草原和灌木地带,尤其在加拿大中部和美国中北部。
【外形特征】
褐雀鹀体态匀称小巧,具灰褐色和淡褐色相间的羽毛,背部布有深色条纹,腹部呈灰白色。头部有明显的特征,包括灰色或白色的顶冠条纹、棕色耳斑、深色颊须、灰色颈背及与整体体羽形成对比的其他特征。喙部呈粉色,尖端较暗。两性在颜色和大小上差异轻微,雄鸟通常具有更白的眉纹。幼鸟全身有条纹,特别是在腹部、头部、颈背和背部。夏末秋初时,幼鸟会换羽成类似成鸟的羽毛。
【鸣叫特征】
其叫声通常是连续一系列低沉、虫鸣般的嗡嗡声,音符为“Bzzzz bzzzz za za”。
【生活习性】
褐雀鹀偏好栖息于半开放的灌木丛生境中,繁殖季节在加拿大中部和美国中北部的灌丛和松树林中。非繁殖季节它们会迁徙到墨西哥西部。它们通常在地上觅食,主要以种子和昆虫为食。非繁殖季节时期常见以群体形式觅食。
【繁殖习性】
筑巢通常在地面或低矮灌木处。巢采用草和软细材料制成,常产三到五枚蓝绿色的蛋,孵化期为11天。但是,巢有时可能会被寄生,如棕头牛鹂的成功寄生会导致巢被弃置。
【外型辨识】
与栗腹鹀和布氏雀鹀等物种相比,褐雀鹀头部特征更具复杂性,尤其是宽大黑色条纹和苍白的眉纹和顶冠条纹的对比尤为鲜明。非繁殖季节中常常与其他鹀物种成群活动。
【保护状况】
说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CUN)已将褐雀鹀评定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分布的主要区域涵盖了北美,从加拿大中部到美国中北部,并且在非繁殖季节会迁徙至墨西哥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