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雀鹀科 > 雀鹀属 > 布氏雀鹀
布氏雀鹀

布氏雀鹀

英文名:Brewer's Sparrow

学名:Spizella breweri

【简介】
布氏雀鹀(英文名:Brewer's Sparrow,学名:Spizella breweri)是一种小型、低调的鸟类。它们主要分布在北美的中西部至墨西哥中部地区。

【外形特征】
布氏雀鹀体型纤细修长,尾部较长。头部呈现出淡灰色调,眉纹淡色;脸部图案简单,耳羽棕色,边缘黑色;下侧由灰色白色亚颊纹勾勒。下颌线为黑色细线,下部白色;两肋灰白,背部和臀部有黑色条纹,翼覆羽棕色。喙扁平、偏暗至淡棕,前端灰暗,虹膜则为深榛色或黑色,脚色淡粉。

【鸣叫特征】
布氏雀鹀的鸣声特征是一系列混合颤音和长音的嗡嗡声,其特殊的音调构成及其持续的特性是野外辨识的重要依据。

【生活习性】
布氏雀鹀栖息在鼠尾草灌丛,在春季和夏季极为活跃,冬季则转移到南部大盆地、洛矶山脉、内华达山脉的山麓,以及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的沙漠灌木丛中过冬。以昆虫为主要食物,夏季较为明显,非繁殖季节以种子为主。

【繁殖习性】
布氏雀鹀在春季抵达繁殖地区后不久即形成配偶关系。通常在鼠尾草灌丛中筑巢,每窝产卵3枚,若未遭天敌发现,约20至22天后雏鸟就可孵化成功。若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有时尝试第二次繁殖。成鸟在秋季进行南迁。

【外型辨识】
布氏雀鹀不同于褐雀鹀,没有冠上的浅色条纹和灰色颈环。Timberline Sparrow(S. b. taverneri)亚种具有更粗更暗的背部条纹,深灰色颈背,隐约可见的中央冠纹和显著的眉纹。

【保护状况】
布氏雀鹀在IUCN红色名录中被列为低危(LC),意味着该物种目前未处于濒危状态。然而,在部分地区由于鼠尾草灌丛生境的破坏,其数量有所下降,原因尚有待深入研究。

【地理分布】
繁殖于北美中西部,非繁殖期分布至墨西哥中部,冬季则在更南部的区域过冬,包括美国的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