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头阔嘴鸟
英文名:Grey-headed Broadbill
学名:Smithornis sharpei
【简介】
灰头阔嘴鸟(学名:Smithornis sharpei)为雀形目绿阔嘴鸟科非洲阔嘴鸟属的一种鸟类。分布于非洲中部和中西部,包括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赤道几内亚、加蓬和尼日利亚的低地和山地森林。
【外形特征】
灰头阔嘴鸟的雄性拥有橙色额侧,通常蓝灰色的冠羽和耳羽覆,带有石板灰色斑点,其喉部为白色;上体呈红褐色,背部和肩部有黑色斑块及隐藏的丝质白羽基底,翅膀颜色更深;下体白色,腹部和胸部呈明显的宽橙色胸带,中间断裂,其余下体有黑色条纹。虹膜呈深棕色,上喙黑色,下喙部分为黄白色,腿脚呈橄榄色。雌鸟橙色较暗淡,其冠羽通常呈现暗灰色。幼鸟胸带颜色为暗棕色混有橙色,冠羽偶尔带有橙色条纹,两翼有狭窄的橙色或橙黄色翼带。
【鸣叫特征】
灰头阔嘴鸟的叫声高而细长,像“whee whee”或“huiiii”。在展示飞行时会发出响亮、快速且机械般的颤音,持续约0.5至0.6秒,声音有些许变缓,结束时声音突然消失。
【生活习性】
灰头阔嘴鸟是雨林的专属居民,主要栖息于低层和中层的林冠及林下植被中,对环境干扰的容忍度较低。它们偏好封闭树冠的地方和相对未受干扰的次生森林,活动海拔高度从低地森林的100米左右到山地森林的1950米左右。以昆虫为主要食物,包括蚱蜢、蟋蟀、蝉和蝴蝶等,繁殖季节时还可能会以毛虫作为补充。
【繁殖习性】
灰头阔嘴鸟繁殖期与旱季同步,具体繁殖时间在各地有所不同:如喀麦隆的繁殖期是11月至4月,在比奥科岛为12月,而在刚果为2月至9月。巢通常由植物纤维、苔藓和地衣制成,有时全部由细黑真菌纤维(Marasmius)和干树叶构成,或由绿色苔藓、旧蕨类纤维和地衣组成,悬挂在离地面1至16米的小枝上。每窝产卵2枚,有些情况下只有1枚,破壳及离巢期的时间尚未记录,但预期与棕胁阔嘴鸟相似。
【外型辨识】
灰头阔嘴鸟的体型比非洲阔嘴鸟大,并且眼球有橙色,与棕胁阔嘴鸟相比,它拥有灰色的冠羽和没有白色标记的翅膀。
【物种区别】
灰头阔嘴鸟的体型比非洲阔嘴鸟大,并且眼球有橙色,与棕胁阔嘴鸟相比,它拥有灰色的冠羽和没有白色标记的翅膀。
【保护状况】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灰头阔嘴鸟的保护状况被评为无危。虽然在部分地区(如喀麦隆)常见,但在比奥科岛稀少,加蓬和赤道几内亚记录有限,1995年刚刚在尼日利亚被发现。在刚果民主共和国的状态不确定,但该物种的记录显示其并不罕见。能够在旧伐木森林中生存,但无法在严重的退化森林中生存。
【地理分布】
灰头阔嘴鸟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中西部,包括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赤道几内亚、加蓬和尼日利亚的低地和山地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