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胁阔嘴鸟
英文名:Rufous-sided Broadbill
学名:Smithornis rufolateralis
【简介】
棕胁阔嘴鸟(Smithornis rufolateralis),属于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绿阔嘴鸟科、非洲阔嘴鸟属。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保护状况被评为无危。
【外形特征】
棕胁阔嘴鸟长11.5至13.5厘米,重10至29克。雄鸟头部全黑,上体红褐色点缀大量黑色斑点;翼覆羽为黑色,中大飞羽顶尖部为白色形成翼斑;下体为丝质白,胸部两侧有橙色块;喉部、胸部及胸部两侧有黑色条纹,下腹乳白色无纹。雌鸟头部红褐色略带暗色,上体红棕色较少黑色,下体灰或淡黄褐色,胸部橙色较暗。幼鸟上体鲜红,下体类似雌鸟但橘色更深。
【生活习性】
棕胁阔嘴鸟住于低地原始和次生森林,海拔高度不超过1500米,多见于浓密植被尤其是茂盛的藤蔓中。常在3至15米处觅食,以昆虫如蚱蜢、蟋蟀、甲虫、蚂蚁等节肢动物为食。
【鸣叫特征】
展示叫声类似于蛙鸣的连续颤音,声音持续约半秒,渐强,如同“brrrt”。另有弱而哀怨的高音哨声“whee whee theew theew”或“huiiii”。
【繁殖习性】
繁殖期因地区而异,如利比里亚北部在2月至8月,而刚果在12月至翌年10月。巢主要由粗死叶、竹叶、植物纤维等构成,长约15至17厘米,悬挂于低枝或藤蔓。每窝产卵1至2枚,通常2枚,雌鸟负责孵化,双亲共同育雏。
【外型辨识】
与灰头阔嘴鸟相比,棕胁阔嘴鸟体型较小,有白色翼斑,橙色仅限于胸侧,雄鸟头部全黑。雌雄差异明显,雌鸟头部红褐色,上体红棕色,下体灰或淡黄褐色。
【保护状况】
棕胁阔嘴鸟在当地常见,推测其实际分布范围可能超过已纪录的范围。一些保护区如塞拉利昂的Gola森林保护区内含有该鸟种,如科特迪瓦的Yapo保护区及多个国家公园。
【地理分布】
棕胁阔嘴鸟分布于非洲中部、西部及中西非的热带雨林区域,具体包括几内亚、乌干达、加蓬、科特迪瓦、安哥拉、加纳、中非共和国、多哥、尼日利亚、赤道几内亚、利比里亚、苏丹、贝宁、塞拉利昂和刚果。全球分布面积约为842,000平方公里。其栖息地涉及亚热带及热带湿润低地林、山地林及严重退化的前森林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