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䴓
英文名:Burmese Nuthatch
学名:Sitta neglecta
【简介】
缅甸䴓(学名:Sitta neglecta),又称缅甸栗腹松鵟,是雀形目松鵟科的一员。该鸟首次被Rasmussen和Anderton(2005)从栗腹松鵟中独立区分出来。
【外形特征】
缅甸松鵟体长约13厘米。头部和上体呈中等灰色至蓝色,雄性鸟的颏和脸颊为白色,而雌鸟则缺少这一特征,下体颜色也更为浅淡。雄鸟的耳羽、颈侧和下体偏棕橙色,雌鸟的颜色较淡,从肉桂色至淡橙色。幼鸟的羽毛颜色则比成年鸟更淡,下体呈较浅的颜色。
【鸣叫特征】
缅甸松鵟常发出“chreet-chreet”这样的尖锐叫声,以及类似于“sri'i'i'i'i'i'i”的硬质爆裂声。其鸣唱声则为缓慢、饱满且略带波动的颤音,该声调与栗腹松鵟的鸣唱声类似,但更为缓慢。
【生活习性】
缅甸松鵟主要单独或成对活动,偶尔以小家庭群组成。它们会加入混合种群中的鸟类觅食,通常活跃于树木的上部分区域,于枝干上寻找昆虫。
【外型辨识】
注意其独特的细长而稍短的喙。与栗腹松鵟相比,缅甸松鵟的最大区别在于其腹部颜色更为均匀而更淡,无明显的深色对比胁部。胸下部的栗色也更为细小,下体的橙色平均色更加淡。
【物种区别】
与栗臀松鵟相比,缅甸松鵟的最大区别在于其腹部颜色更为均匀而更淡,无明显的深色对比胁部。此外,它们的喙独特地细长而稍短。
【保护状况】
目前对于缅甸松鵟具体的保护状况未有更详细的记录。
【地理分布】
该物种主要分布在东洋界,覆盖缅甸南部地区并向南延伸至泰国南部、老挝、柬埔寨及越南中的南部区域。它们偏爱栖息在密集的高大树木森林中,这些森林为它们提供了充足的小型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