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䴓科 > 䴓属 > 喜山䴓
喜山䴓

喜山䴓

英文名:White-cheeked Nuthatch

学名:Sitta leucopsis

【简介】
白颊䴓(英文名:White-cheeked Nuthatch,学名:Sitta leucopsis),是雀形目䴓科䴓属的鸟类。这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雀形目鸟类,具有显著特征,即大眼、蓝色背部和白色腹部。其头顶为黑色,侧面有锈色,脸颊也显现出一些白色特征。

【外形特征】
白颊䴓的体重约为13.5至15.9克,体长约为13厘米。雄鸟头部顶端和颈背部的羽毛颜色为具有光泽的黑,上体为中至深的蓝灰色,下体为白色,带有轻微的奶油色晕染,两侧翼部及腹侧为赤褐色。雌鸟与雄鸟差异较小,只是顶冠的光泽效果稍更暗淡,颈部与背部黑色的范围更小。幼鸟顶冠颜色较暗,并且边缘模糊,翅膀边缘较浅,脸颊呈奶油色调,脸颊和腹部表现为朦胧的暗色条纹。

【鸣叫特征】
白颊<|im_start|>鳺发出重复的鼻音咩叫声“kner-kner”,发情期会连续发出一种平稳而连续的叫声。

【生活习性】
它们主要栖息在喜马拉雅山地脚下的针叶林及混合林中,特别常见于冷杉林及松林,偶尔也会出现在枫树等阔叶树与针叶树的混合林。产卵期通常呈现出成对纷繁的状态,其它时间为止,它们可能会汇入混合种群进行捕食。食物获取时,它们可在树梢、树干或树枝上,也常在苔藓覆盖底部雪松枝条下觅食,主要通过捕虫方式获取猎物。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始于4月底,持续到6月中旬。一对白颊<|im_start|>鳺一次通常筑造一个巢,雄鸟会在繁殖期内,在高海拔冷杉树顶部进行交尾炫耀动作,其中包括大幅度摇躯摆尾,紧接着颤抖双翼,同时不断发出叫声信号。巢穴结构多样,可能是一个简单的草叶窝巢,或是充满苔藓的复杂结构,内外还会有毛发的填充。巢高设置于离地5.5-30米的针叶树洞或裂缝内,有时也会占用啄木鸟已弃置的老巢。巢卵一般是4至8枚,平均大小为18.1x13.8毫米,呈现粉白色底而带有红色和紫色斑点。孵化由雌鸟负责,幼鸟由双亲共同喂育。尽管孵化和抚育幼鸟的时间具体数据不详,但整个过程高度依赖于亲鸟照料。

【外型辨识】
与其他䴓科鸟类类似,白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