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鹟科 > 阿卡拉鸲属 > 坦桑阿卡拉鸲
坦桑阿卡拉鸲

坦桑阿卡拉鸲

英文名:Iringa Akalat

学名:Sheppardia lowei

【简介】
坦桑阿卡拉鸲(学名:Sheppardia lowei),归属于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颚总目,雀形目,阿卡拉鸲属。该物种属于鹟科。

【外形特征】
这一小型森林鸟类的外观结合了知更鸟和鶲的特点,体型较小,偏爱居住在湿润山地森林和干燥山地森林中,主要分布于坦桑尼亚中部和西南部的乌兹翁瓦山脉及利文斯通山脉。活动区域的海拔高度通常位于1350至2500米之间。

坦桑阿卡拉鸲整体呈现暗淡的棕色,拥有零星斑纹以及浅色的喉咙,眼眉则显得短小。成年个体显著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羽色搭配以及紧凑的身形。幼鸟则会表现出更加复杂的斑点图案。

【鸣叫特征】
该物种的鸣叫由一组连续但错落的音符组成,听起来像“tseet-teet-tsereet-teeet-tsureet”,尽管音色并不华丽却充满了变化。其叫声中包括固定的‘wheet’音,频次大约为每秒一次。而警戒报警时,它会发射尖利的‘drrrzzt, drrrt, drrrt’等声音。

【生活习性】
坦桑阿卡拉鸲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它喜欢长时间待在一个位置,通过突然的行动捕食昆虫,或者直接在地面觅食,常与蚂蚁和其他随蚁鸟一起行动。它们栖息于森林底层的浓密环境下,这在该分布区域内可谓独一无二的行为习性。

【繁殖习性】
原文未提供关于坦桑阿卡拉鸲繁殖习性的具体描述。

【外型辨识】
原文未提供关于坦桑阿卡拉鸲外型辨识的具体描述。

【物种区别】
原文指出坦桑阿卡拉鸲归属于鹟科,而非鸫科。纠错已包含于此段落中。

【保护状况】
坦桑阿卡拉鸲目前被列为IUCN红色名录中的易危物种(VU)。据估计,全球仅有超过10,000只成熟个体存在。由于人为因素和森林破坏,其种群数量正逐渐下降,尤其是在南部高原区域。虽然该物种分布在少于十个地点,但其密度在一些地区可达到每平方公里15对。乌兹翁瓦国家公园内的种群相对安全。

【地理分布】
坦桑阿卡拉鸲的地理分布主要限于坦桑尼亚中部南部的乌兹翁瓦山脉和利文斯通山脉。具体的生境条件分为两种,一种为较为干燥的山地森林,另一种则是湿润的山地森林。其栖息地范围相对集中,在地理上主要呈现为紧邻乌兹翁瓦山脉和利文斯通山脉的中央及西南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