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森莺科 > 橙尾鸲莺属 > 白颊林莺
白颊林莺

白颊林莺

英文名:Blackpoll Warbler

学名:Setophaga striata

【简介】
白颊林莺(学名:Setophaga striata),是雀形目森莺科橙尾鸲莺属的一种小型鸣禽。其显著特征包括黑色顶冠、白色脸颊,以及黑白条纹的外观。该物种以其非凡的迁徙能力闻名。

【外形特征】
白颊林莺体型较小,平均长度14厘米,体重约12-13克。成年雄鸟头部顶部全黑,其余部分白色,颊部有黑色条纹;上身灰黑色,下身白色,两侧与臀部带有明显的黑色条纹,翅膀深色且有两道白色翼斑,尾巴暗色并尾羽基部有白色斑点。腿和脚呈淡橙色至黄色。雌鸟的颜色较柔和,上身呈橄榄灰至橄榄绿,带有黑色条纹,下身淡白色,黑色条纹有时带有黄色调。幼鸟在秋季时颜色较淡,头部和胸部呈柠檬黄色,有模糊的条纹,翅膀上有白色翼斑,下身白色,脚底颜色较暗。

【鸣叫特征】
白颊林莺的歌声是一连串高音的"tsi"重复音符,叫声为细薄的"sits"。

【生活习性】
该物种栖息在北方针叶林,夏季常栖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森林和灌木丛,以及北美东部沿海岛屿的树林中。它们在春季和秋季迁徙期间,会于各种森林环境中停留。白颊林莺主要以昆虫为食,但在迁徙和冬季期间也会食用浆果。它们会选择针叶林低处筑巢,每次产卵3-5枚,孵化期约为12天,雏鸟会在约10天后离巢。

【繁殖习性】
白颊林莺的繁殖期主要集中在夏季。雌雄鸟选择相对较低的位置筑巢,巢呈杯状,每窝通常产卵3-5枚,最多可达9枚,孵化期约为12天。雏鸟出生后大约10天便会离巢,尽管此时飞行能力较弱。在此期间,父母双方会继续喂养幼儿约两周时间。雌鸟通常会立即开始搭建第二个巢,照顾离巢的幼鸟则交给雄鸟。

【外型辨识】
繁殖季节里,雄鸟与其黑白森莺的黑白羽毛模式相似,但可以通过完全黑色的顶冠和白色脸颊没有颊纹来区分。在非繁殖季节,它与栗胸林莺和松莺相似,但可以通过下体条纹、翼斑以及脚底黄色来辨认。

【保护状况】
白颊林莺的保护状况级别为IUCN NT(近危)。

【地理分布】
白颊林莺的繁殖区分布于北美北部,包括阿拉斯加至加拿大东部及东南部,以及美国东北部。非繁殖区主要在南美洲北部和中部。白颊林莺具有极长的迁徙距离,它也是新大陆莺鸟中迁徙距离最远的物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