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林莺
英文名:Cerulean Warbler
学名:Setophaga cerulea
【简介】
蓝林莺,英文名Cerulean Warbler,属于雀形目森莺科橙尾鸲莺属的鸟类。该物种在日本、中山、朝鲜及俄罗斯均有分布,但主要是北美东部的夏季繁殖鸟,冬季则迁徙至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坡的哥伦比亚至秘鲁。
【外形特征】
蓝林莺是一种体型较小的鸟类,体长约为11.5厘米,体重在8至10.5克之间浮动。雄性在繁殖期时呈现深邃的天蓝色上体及洁白的下体,腹部侧面有暗色条纹,背部有黑色线条点缀。雌鸟的羽毛色调更为柔和,淡绿蓝色的上体与轻度带黄的下体构成鲜明对比,一条宽白眼眉横贯双眼,背部无暗纹。
【鸣叫特征】
蓝林莺的鸣声以一系列加速的嗡嗡鸣为主要特点,音调逐步升高,通常以一个响亮的颤音结束。这种方式具有高度的识别性,能够区分于其他相关的鸟类鸣叫,例如与黑喉的鸣叫相比,更富层次感且音调更低。
【生活习性】
蓝林莺偏好成熟落叶林,栖息在密布的森林树冠层,特别是在河流沿线或干燥的高地面。它们主要以蝴蝶和蛾子的幼虫等昆虫为食。作为长途迁徙者,夏季在北美东部分散繁殖,随后飞至南美安第斯山脉东坡的哥伦比亚和秘鲁过冬。
【繁殖习性】
蓝林莺在春季末至初夏进入繁殖季节,筑巢于成熟森林树冠层,高度往往超过30米。巢是利用树皮、草及苔藓等自然材料,并以毛虫丝、蜘蛛丝结合加固而成。一般产下3到5枚蛋,孵化大约持续12天。雏鸟在巢中无能状态约保持11天后离巢独立生存。孵化期间由雌鸟照看,雄鸟则负责供应食物。
【外型辨识】
与另一种橙胸部的林莺差异较大,尤其是橙胸部林莺耳罩相较暗淡,具有较明亮的眼眉线,且侧肩带有淡色调。
【物种区别】
蓝林莺因其令人担忧的栖息地减少而濒临威胁,数量正在急剧下降。根据IUCN的分类,该物种状况被定为近危(NT)。因剧烈的栖息地毁坏,蓝林莺成为北美地区数量下降最快的候鸟之一。
【地理分布】
繁殖所需环境涵盖美国中北部和东北部及加拿大东南部的大量区域。冬季度过时则栖息于哥伦比亚至秘鲁安第斯山脉东侧村落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