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丝雀
英文名:Ethiopian Siskin
学名:Serinus nigriceps
【简介】
埃塞俄比亚丝雀,英文名:Ethiopian Siskin,学名:Serinus nigriceps。主要分布于埃塞俄比亚的高海拔地区,常见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带。
【外形特征】
雄性丝雀的显著特征是黑色头部和橄榄绿至黄色的身体,而雌性颜色更暗淡,体侧条纹较为明显,腹部条纹较少。两性均具有黑色翅膀和醒目的白色翼带。雄鸟全长约11-12.5厘米,头部至颈后部、颈部侧面和喉咙为黑色,背部和肩羽颜色从淡黄绿色到亮黄色不等,尾羽黑色,边缘泛黄或淡黄白色。雌鸟头部无黑色,依次从前额到眼周颜色为灰橄榄色,冠部和上体为绿橄榄色,带有深色条纹,下体颜色相对较淡,细条纹遍布。
【生活习性】
埃塞俄比亚丝雀主要栖息于多种高山环境,包括森林边缘、开阔草地、石楠丛、耕作区及其周边地带。它们喜欢群居,通常每群约几只到几十只不等。觅食时,这些鸟类攀附于植被和细枝,也偶尔会在地面觅食,主要以植物和树木种子为食。
【鸣叫特征】
埃塞俄比亚丝雀的鸣叫方式是由快速连续的啾啾声和哨音构成,音色悦耳,与红额金翅雀相似,但缺少其特有的嗡嗡声。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在每年的5月至6月和8月至10月,一窝通常产2-3枚蓝白色的蛋,表面带着细点状褐色斑点。巢穴由细草、根和植物绒毛构成,多放置在1米以下的蓟草、大戟(Euphorbia)或Laggera(菊科)灌木小树枝上。孵化期约为14天,雏鸟离巢期为17-18天。
【外型辨识】
雌性丝雀需要与非洲丝雀或黄顶丝雀区分开,可以通过显著特征,比如缺乏浅色眉纹、更深的颜色基调、明显的翼带和减少的腹部条纹,来识别。
【保护状况】
埃塞俄比亚丝雀广泛分布于埃塞俄比亚北部和中部高地,分布海拔在1800至3640米之间。尽管该物种在局部范围可能常见或数量较多,但总体而言并不受全球性威胁,其保护级别列为IUCN无危(LC)。
【地理分布】
埃塞俄比亚丝雀主要分布在埃塞俄比亚的高海拔地区,常见的海拔为2000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