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嘴小巨嘴鸟
英文名:Spot-billed Toucanet
学名:Selenidera maculirostris
【简介】
点嘴小巨嘴鸟(学名:Selenidera maculirostris)是一种隶属于巨嘴鸟科的小型攀禽。该种体长在30-35厘米之间,以其橄榄绿色的背部、红色的腹部、眼周蓝裸皮以及具有柑橘黄色标记的特点而闻名。雄性成鸟的头、颈、胸和腹为黑色,雌性相应部位则主要为棕色。
【外形特征】
点嘴小巨嘴鸟有一颗独特的喙,灰白色,具有三道黑色纵向条纹,喙尖部颜色从绿黄色到象牙白色不等。上喙有一个中央鼻嵴,并有3-5条垂直的黑色条纹;下喙前端有一小黑斑。鸟喙内部中空且轻巧,支撑结构复杂。腿呈灰蓝色,喙缘具有锯齿状结构。幼鸟体色相对较暗,并缺乏黄色颈带,喙的颜色也更为柔和。
【鸣叫特征】
它们发出的声音类似于粗犷而嘶哑的“ggrooaw”或“kkrowk”,发声频率约每分钟75-90次,持续约15秒。点嘴小巨嘴鸟通常由两性交替鸣叫,有时会同时发声,但不会紧接着对方的声音。即使在没有交流的情况下,它们偶尔也会发出低沉的“tut”音、颤音、低哼和喙击声。
【生活习性】
栖息于亚热带或热带地区的湿润原始森林、被选择性采伐的森林、次生林、棕榈林以及灌丛地带,海拔可达1000米。它们主要以Euterpe和Cecropia等植物的果实为食,同时捕食昆虫和小型脊椎动物,偶尔也会在开阔地带的孤立果树上觅食。而在这些区域觅食时,它们还会饮用水源中的水。
【繁殖习性】
点嘴小巨嘴鸟的繁殖季节因地域而异,比如北方地区为12月至次年6月,南方则为10月至次年1月。它们选择合适树洞作为巢穴地点进行繁殖,一个巢穴可产2-3枚卵,孵化期大约为15天。雏鸟主要由果子和死掉的小鼠喂养,发育速度较慢,大约在25天时可以辨别性别。到31天时体重可达120克,在6-7周龄时可以离巢。但幼鸟仍然需要长达55天左右的看护,而在此期间由父母提供食物。
【外型辨识】
它们有时还会收养其他物种的幼鸟,例如绿簇舌巨嘴鸟幼鸟,以共同育养的方式增加后代存活率。
【保护状况】
该物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物种(LC等级),然而却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CITES II级别)保护范围。在巴西如伊瓜苏周边有保护区。尽管如此,点嘴小巨嘴鸟仍面临一些地区由于森林退化导致的威胁。
【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遍布巴西东南部、巴拉圭东部以及阿根廷东北部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