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窜鸟科 > 塞特窜鸟属 > 太平洋窜鸟
太平洋窜鸟

太平洋窜鸟

英文名:Narino Tapaculo

学名:Scytalopus vicinior

【简介】

太平洋窜鸟,又名Narino Tapaculo(Scytalopus vicinior),属于雀形目窜鸟科塞特窜鸟属下的鸟类。该种由Zimmer于1939年正式命名。

【外形特征】

太平洋窜鸟体型中等,全身呈暗灰色,背部的颜色可能偏深灰或棕色,尾羽和翼羽呈深棕色,而尾羽则为黑色。喉部、胸部及腹部颜色较浅,呈现灰色,两胁、臀部和下尾羽为红褐色,带有明显的黑色条纹。雌鸟与雄鸟外观相似,但背部可能偏棕色,喉部有时较浅灰色,下腹部也可能带有更多的红黄色调。

【生活习性】

栖息地偏好湿润的山地森林,主要以昆虫为食。由于有关其觅食行为的研究数据有限,具体进食习惯尚未完全明晰。该种鸟生活范围从1250米至2000米之间,偶尔可达2350米。

【鸣叫特征】

其叫声为连续的快速清脆音节,并伴有开始时的短暂颤音。鸣声持续时间约为15至30秒,这部分鸣声通常比斯氏窜鸟(Scytalopus spadix)的叫声更慢。这一独特的鸣声是识别太平洋窜鸟的重要特征。

【繁殖习性】

关于太平洋窜鸟的繁殖行为,目前了解有限,仅有几份在11月、12月及4月采集到的样本处于繁殖状态的记录。

【外型辨识】

【物种区别】

最初太平洋窜鸟被描述为淡喉窜鸟(Scytalopus griseicollis var.)的亚种。但因其羽毛颜色和鸣叫声上有显著不同,因此被独立划分成一个独立的物种。

【保护状况】

该物种被IUCN列为无危(Least Concern, LC)级别,这意味着它面对的灭绝风险不高。

【地理分布】

太平洋窜鸟分布于南美洲西部,从哥伦比亚西部的Risaralda和Chocó省,延伸至厄瓜多尔西南部的Cotopaxi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