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眉窜鸟
英文名:White-browed Tapaculo
学名:Scytalopus superciliaris
【简介】
白眉窜鸟(英文名:White-browed Tapaculo,学名:Scytalopus superciliaris),是雀形目窜鸟科塞特窜鸟属的一小型鸟类。主要分布于南美洲阿根廷西北部的高山地带,栖息在湿润的山地森林,偏好植被茂密的山坡与沟壑环境。
【外形特征】
白眉窜鸟体型较小,约10.5厘米长,类似鼠类的外形。它们成鸟显著特征是白色的眼眉纹和喉咙,上体会呈现出灰褐色至褐灰色,背部与翅膀带有灰色调;下胸是灰色,臀部为棕色且带有细条纹;两胁、腹部和肛周区域为淡橄榄棕色,带有黑色横纹。虹膜黑暗,喙为黑色,跗跖为褐色。而亚种santabarbarae颜色显得更深,上体更倾向于栗色而非红色,下体为黑褐色而非深灰色。
【鸣叫特征】
白眉窜鸟的叫声独特,由模糊的、强调的两部分组成:“skyew-yew”。其音调具有规律节奏,表现为单一的模糊音符,每次持续0.4至0.5秒,频率为4kHz;跟着是1至0.5秒拉长的下降“churr”声,频率从4.5kHz降至3.5kHz。这种鸣叫形式通常会在几分钟内重复。
【生活习性】
白眉窜鸟主要生活在Alnus和Polylepis林地的灌木层,喜欢在阴暗的岩石峡谷中栖息,海拔范围从1,500到3,350米不等。
【繁殖习性】
白眉窜鸟的繁殖期在10月至12月之间,可能会从9月开始。每次产卵2枚。其巢穴通常是开放式的杯状结构,位于长度0.3至0.5米的隧道末端。
【外型辨识】
通过声音和体色进行区分;亚种santabarbarae可以通过其更深的颜色和不同的下体色调加以识别。
【物种区别】
白眉窜鸟与济氏窜鸟形成超种,其栖息环境为更湿润的森林。通过声音和体色进行区分;亚种santabarbarae可以通过其更深的颜色和不同的下体色调加以识别。
【保护状况】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白眉窜鸟被列为无危(LC)等级。尽管分布范围有限,但在所处地区相当常见,已知至少出现在两个国家公园内,可能还有第三个。
【地理分布】
白眉窜鸟仅限于南美洲阿根廷西北部,包括Jujuy省南部到北部La Rioja省,亚种santabarbarae可能局限于Jujuy省的Santa Bárbara山脉,也可能延伸至Salta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