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窜鸟科 > 塞特窜鸟属 > 棕臀黑窜鸟
棕臀黑窜鸟

棕臀黑窜鸟

英文名:Paramo Tapaculo

学名:Scytalopus opacus

【简介】
棕臀黑窜鸟,英文名:Paramo Tapaculo,学名:Scytalopus opacus,属于雀形目归属窜鸟科的塞特窜鸟属鸟类。

【外形特征】
- **体型特征**:棕臀黑窜鸟体长约10.5厘米。雄鸟体重13.9至17.9克,雌鸟体重13.4至16克。
- **外观特征**:
- **雄鸟**:上身灰暗,下身中至深灰色,腹部淡到深棕色,带模糊的暗色条纹。
- **雌鸟**:上部棕色,下部灰至淡灰色,腹部多为淡橙色。
- **幼鸟**:上部棕色带黑色条纹,下部带条纹,兼具褐色和浅棕色。

【生活习性】
- **觅食行为**:主要在苔藓覆盖的树干和灌木枝叶中活动,同时也于蕨类植物中觅食,有时挖掘根和苔藓岩石间寻找食物。以小型节肢动物为主食,偶尔食用浆果。

【鸣叫特征】
- **鸣叫**:复杂、迅速、略干燥的颤音,时间长达30秒,音调3.8千赫,每秒34个音符,速度明亮。开始部分音调稍低,以1至3个“kee”音符开头。
- **叫声**:雄鸟的叫声为5至9个“kee”音符,音高在4千赫以上;雌鸟的叫声为4.5千赫。

【繁殖习性】
- **繁殖季**:通常在3月、5月和11月。此时观察到成年雌鸟以及育幼斑初步形成,标志着该季节内繁殖活动的开始。

【外型辨识】
- **识别特征**:
- 通过地理范围、栖息地海拔、森林类型和声音特点来区分。
- 雄鸟通过白色的初级覆羽与雌鸟明显区分。
- 羽毛颜色和幼鸟的条纹模式是可靠识别特征。

【保护状况】
- **保护状况**:根据IUCN红色名录分类,该物种被列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 棕臀黑窜鸟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从哥伦比亚中部到厄瓜多尔中南部。该物种广泛栖息在海拔2600米至4000米间的苔藓覆盖树干、密集灌丛和蕨类植物中,尤其常见在2900至3300米的高度。
- 多个国家公园和生态保护区是该鸟种的重要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