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窜鸟科 > 塞特窜鸟属 > 褐腰窜鸟
褐腰窜鸟

褐腰窜鸟

英文名:Brown-rumped Tapaculo

学名:Scytalopus latebricola

【地理分布】
褐腰窜鸟(英文名:Brown-rumped Tapaculo,学名:Scytalopus latebricola),是雀形目窜鸟科塞特窜鸟属的鸟类。此物种仅分布于哥伦比亚圣玛尔塔山脉的较高海拔地区。

【外形特征】
褐腰窜鸟体型较小,长约11.5厘米,成鸟头部至背部呈暗褐色灰色,带有暗色条纹,背部带有深棕色色调,腰部同样偏褐色,尾上覆羽为赤褐色,腹部下部相对明亮呈红栗色,带有黑色细条纹。翅膀和尾巴为暗褐色,喉部、胸部颜色较浅呈淡棕色灰色。未成年鸟则呈棕色,羽毛中央为黑色,形成鳞片状或条纹状外观。

【鸣叫特征】
其鸣叫特征显著,持续时间约为七秒。鸣唱起初由几个尖锐音符构成,随后突然转变为粗糙的快速颤音,频率达到约4.3kHz,每秒颤动频率为24次左右。同时,该鸟还会发出鼻音高调的“szeow”声,间隔3至4秒,可连续发出多次。

【生活习性】
褐腰窜鸟通常栖息在海拔2000至3660米的高度,倾向于湿润山地森林以及次生林的密集下层植被中活动。它们大多时间在地面觅食,偶尔也会攀爬藤蔓覆盖的树干。主要食物来源为节肢动物,但具体饮食构成未详细记录。

【繁殖习性】
关于褐腰窜鸟的繁殖生态学信息有限且存在矛盾。根据观察,可能在六月份进行繁殖,因为七月时观察到成鸟羽毛遭受磨损,暗示繁殖季节刚结束。然而,三月份也发现正在换羽的成年鸟带有幼鸟特征。

【外型辨识】
该物种与同分布区域内的圣玛尔塔窜鸟(Scytalopus santaemartae)有区分方法,圣玛尔塔窜鸟有时会有白色冠斑,并且栖息地较低。此外,它们的叫声亦存在差异。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将褐腰窜鸟列为近危(NT)。该物种在小范围内数量较为常见,并在圣玛尔塔国家公园中有稳定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