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背窜鸟
英文名:Boa Nova Tapaculo
学名:Scytalopus gonzagai
【简介】
(英文名:Boa Nova Tapaculo,学名:Scytalopus gonzagai)属于雀形目窜鸟科,塞特窜鸟属。该鸟类稀少且羞怯,2014年才被正式描述,然而其种群现在正面临威胁,并呈现下降趋势。该物种分布在巴西东南部巴伊亚州的Planalto da Conquesta和Serra das Lontras-Javi,其栖息地主要为湿润的山地常绿森林,尤其偏好阴暗且植被密集的地方。
【外形特征】
棕背窜鸟体型较小,长约12厘米,重量在14.2至16.7克之间。成年雄鸟上体大部分呈灰黑色,臀部和尾上覆羽有深褐色条纹;下体颜色较上体略淡,以灰黑色为主,颏部和喉部颜色更深。成年雌鸟则比雄鸟颜色更浅,并且条纹更加广泛。对于幼鸟的具体外观特征,目前资料中尚未详细记录。
【鸣叫特征】
棕背窜鸟的鸣叫声独特,主要特征为连续下行的鼻音,平均每秒约4个音符,持续时间较长。另外,它们还发出报警声和'kreew'声,后者由一系列快而干涩的音符组成,每秒重复24.6至27.8次,每个音符持续约0.02秒。
【生活习性】
棕背窜鸟生活在湿润的山地常绿森林中,在低层植被区域较为活跃,特别是在黑暗密集植被生长的溪谷。它们常与Chusquea sp.或Merostachys sp.竹子相伴,不进行迁徙。主要以昆虫为食,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于地面、岩石或低矮纠结的树枝上,高度不超过2米。
【繁殖习性】
关于棕背窜鸟的繁殖习性资料很少,已知到的案例仅是一只在8月底收集到的雄鸟状态为繁殖状态。
【外型辨识】
通过比较,棕背窜鸟的鸣唱节奏较慢,频率带宽更窄,单次持续时间可能超过300秒,不同于鼠色窜鸟群体中其他成员。此外,棕背窜鸟的'kreew'叫声没有鼠色窜鸟南部和北部种群中长音特性和双音节特性。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结果为濒危(EN),该物种只分布在两个不相连的山脉地区,总面积不超过4600平方公里。据估计,物种总数量可能少于3000只,并且种群数量正在下降。
【地理分布】
棕背窜鸟分布于南美洲巴西东南部地区,主要栖息在海拔660至1140米的巴伊亚州Planalto da Conquesta和Serra das Lontras山脉。尽管如此,超过40%的潜在栖息地目前尚未得到保护,正面临因森林砍伐和放牧引起的生态系统威胁。
【其他记录】
该物种曾在Boa Nova和Serra das Lontras国家公园中有过记录。然而,鉴于已受威胁的栖息地状况,这些国家公园的资源保护显得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