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窜鸟科 > 塞特窜鸟属 > 哈尔卡窜鸟
哈尔卡窜鸟

哈尔卡窜鸟

英文名:Jalca Tapaculo

学名:Scytalopus frankeae

【简介】
哈尔卡窜鸟(学名:Scytalopus frankeae),别名Jalca Tapaculo,是雀形目窜鸟科塞特窜鸟属的一个小型鸟类物种,于2020年被正式描述为新物种。主要栖息于秘鲁中部东安第斯山脉的高海拔地区。

【外形特征】
哈尔卡窜鸟体长约10-11厘米,体重雄性约为17克,雌性约为16克。雄性头部大部分为深灰色,具银白色且大小不定的眉线,部分个体头顶亦呈银色。背部与肩部带有暗红褐色调,臀部、尾部覆羽为肉桂棕色,尾羽有黑色弯曲条纹。翅膀呈暗褐色,并带有肉桂色和黑色斑点。胸腹部为浅灰色,胸部偏深灰色,且下腹和肛周区域有赤褐色与黑色斑纹。雌性与雄性羽毛基色相似,但整体略偏棕色,颜色从肉桂棕色至橄榄棕色。

【地理分布】
该物种主要分布在秘鲁卡瓦米约省、帕斯科省和胡宁省的高山草甸地带。其地理分布范围位于北边的Huallaga河与南边的Mantaro河之间。北部由于过度放牧,种群数量较为稀少,而在人口密度较低的南部地区,其较为常见。

【生活习性】
哈尔卡窜鸟栖息于密集的草丛与零星灌木之间的陡峭山坡,喜爱相对未受干扰的3400至4200米的高山草甸环境。主要以昆虫为食,常在地面活动,穿梭于苔藓、岩石与草丛之中。

【鸣叫特征】
该物种的鸣叫特征为一系列连续的颤音,每分钟可重复多次,粗糙且连绵不断,通常在岩石顶上发出。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主要发生在7月至9月。从观察到处于繁殖状态的成鸟可以推断。

【外型辨识】
该物种与涅比窜鸟相似,但可通过地理分布和鸣声加以区分。此外,与楚氏窜鸟相比,哈尔卡窜鸟具有更宽的脚趾和黄色至淡红褐色的跗跖。

【保护状况】
根据IUCN未予评估(NE)的分类,哈尔卡窜鸟的保护状态尚未得到正式认定。

【物种区别】
该物种于1985年首次被发现,直至2020年才被正式描述并命名。其英文名"Jalca"源于当地秘鲁部落的语言,意指该物种偏好栖息的高山草甸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