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窜鸟科 > 塞特窜鸟属 > 白冠窜鸟
白冠窜鸟

白冠窜鸟

英文名:White-crowned Tapaculo

学名:Scytalopus atratus

【简介】
白冠窜鸟(英文名:White-crowned Tapaculo),属于雀形目窜鸟科塞特窜鸟属的鸟类,分布范围较广,在南美洲包括委内瑞拉西部、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玻利维亚以及秘鲁中部。该物种体型较小,通常栖息在湿润的山地森林地带,主要活动于低矮植物层,海拔高度介于850至1900米之间。

【外形特征】
白冠窜鸟身长约为12厘米,体重在24.6到32.5克之间。该物种整体呈黑褐色,腹部较浅,翅膀及臀部带有红棕色和黑色条纹,显著特征为其头顶特有的白色斑块,但由于隐匿性较强,这一特征在田野中可能较难辨识。雄性白冠窜鸟的颜色偏深、两肋和腹部带有红棕色与黑纹的点缀。雌鸟较雄鸟颜色更为淡雅,体表泛着浅棕色,两肋明显更红棕色。幼鸟以锈色为基调,并覆盖着浓厚的条纹。不同亚种在颜色和条纹分布上存在细微差异。

【鸣叫特征】
白冠窜鸟的鸣叫声显著独特,主要为一系列快速触发的、类似蛙鸣的音符组成,音调连续急促,这类鸣叫声是定位这类回避性强的鸟类的首要手段。

【生活习性】
它们主要栖息在山地森林的低矮植物层中,多在地面附近活动,为典型的昆虫食性鸟类。同时该物种通常以群体形式生活,但对领地有强烈占有感,全年维持领地行为。由于其高度适应森林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白冠窜鸟在生态环境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鸟类学家经常通过其独特的叫声和偶尔盗掠鸟类巢穴来确定其存在。

【繁殖习性】
关于白冠窜鸟的繁殖生态已知信息有限,幼鸟一度在1月前后被记录到,而成年鸟的生殖腺在11月初已表现出增大,可能揭示其繁殖周期的特征。

【外型辨识】
白冠窜鸟与其他窜鸟属物种区别在于头部特有的白色斑纹及其独特的鸣叫声,特别是来自安第斯山脉东、西两侧个体的叫声存在明显差异。

【地理分布】
白冠窜鸟的三个亚种分别是S. a. nigricans,主要分布于委内瑞拉的高山地区;S. a. confusus,分布在哥伦比亚南部的安第斯山脉;以及S. a. atratus,广泛分布于哥伦比亚东部和秘鲁中部,这一亚种最为普遍。

【保护状况】
白冠窜鸟的保护级别为“无危”(LC),据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