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渔鸮
英文名:Rufous Fishing Owl
学名:Scotopelia ussheri
【简介】
棕渔鸮(拉丁学名:Scotopelia ussheri),又称为Rufous Fishing Owl,属于鸮形目鸱鸮科斑渔鸮属。该物种主要分布在西非,于森林河流边缘的栖息地生活。
【外形特征】
棕渔鸮体型中等,体长46至51厘米,显著小于横斑渔鸮。其头部呈现肉桂色,面部盘不清晰,没有明显的耳羽簇。上部羽毛为暗红色,无横纹,仅飞羽不例外。另外,肩部与背部有奶油色和白色标记,脸部与下部是淡肉桂色且胸部带有细红褐色条纹;飞羽与尾羽的颜色呈现出红色,且有细黑条纹。肢体部分如跗跖与脚裸露于外,眼睛大具有明亮的深棕色虹膜,蓝灰色喙和黄色的蜡膜、腿、脚趾。年幼个体的羽毛颜色稍微淡些,大约六个月大时才开始长出成鸟的羽毛。
【生活习性】
这种鸟类栖息于低地原始森林、沼泽及各大小河流、泻湖以及受到轻微开发的岸边地区,包括退化的栖息地,甚至村边缘一些零星的种植园周围。相较于另一种斑渔鸮,即横斑渔鸮,棕渔鸮更偏好较小的溪流。其主要夜间活动,偶尔也有日间的行为。从食物来源来看,已知其捕食对象主要是鲶鱼。
【鸣叫特征】
棕渔鸮的鸣叫特征显现为低沉、类似鸽子般的“ooo”声,每分钟重复一次。该叫声与白冠虎鹭的鸣叫相仿,易造成混淆。
【繁殖习性】
繁殖活动的详细信息尚不多见,不过有记录显示,棕渔鸮的繁殖时间段大致为每年的9月至10月。一个巢穴仅产出一只雏鸟。其幼鸟在孵化后约至翌年的3月时仍然被一层绒毛覆盖,而到了7月,它们的羽毛接近完全成熟。
【外型辨识】
在形态上,其与其他斑渔鸮有着明显的区别。相较于体型更大的横斑渔鸮,其上部无横纹且无下部的人字形图案。与微斑渔鸮对比,主要区别在于后者喙部全部为黄色,下部的条纹也更为明显。
【物种区别】
在形态上,其与其他斑渔鸮有着明显的区别。相较于体型更大的横斑渔鸮,其上部无横纹且无下部的人字形图案。与微斑渔鸮对比,主要区别在于后者喙部全部为黄色,下部的条纹也更为明显。
【保护状况】
依据IUCN的评估情况(2010年),该物种被评定为濒危(EN),因此采取了必要保护措施。
【地理分布】
棕渔鸮仅分布于地处非洲的塞拉利昂与加纳地区,是上几内亚森林的特有种生物。其主要的威胁因素是森林及红树林的砍伐以及河流的污染。当地居民有将其幼鸟捕获作为宠物养殖的习惯,有时这些鸟类也会成为捕食者的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