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鸻形目 > 丘鹬科 > 丘鹬属 > 琉球丘鹬
琉球丘鹬

琉球丘鹬

英文名:Amami Woodcock

学名:Scolopax mira

【简介】
琉球丘鹬,学名Scolopax mira,又称Amami Woodcock。该物种主要分布在琉球群岛北部的Amami-Oshima至Tokunoshima的阔叶林地带。

【外形特征】
琉球丘鹬体型与丘鹬相近但略大,腿较长,嘴基较粗厚。整体颜色较深,头部黑带不如丘鹬显眼。眼部周围有粉红色裸露皮肤(并非所有个体都有)。体长为34-36厘米,体重405-541克,翼展约为66厘米。

【鸣叫特征】
琉球丘鹬受到惊吓时会发出类似于滨鹬的“jheet”声。在飞行时,会发出“puu”或“vuu”声。繁殖季节三月,雄性会在领地飞行中发出类似丘鹬的“wart wart wart”声。

【生活习性】
琉球丘鹬普遍栖息于常绿阔叶山林,偏好潮湿阴凉的一级森林环境。在繁殖后会出现幼鸟和成鸟的分散。雌鸟可能会迁移到更远的地方。

【繁殖习性】
琉球丘鹬的繁殖季节位于三月和五月初。每窝产卵2-4枚,颜色从红色到深黄褐色不等,比丘鹬的蛋更大更深,尺寸约为48.2-50.2毫米×36.8-37.8毫米。

【外型辨识】
琉球丘鹬与丘鹬的区别在于翅膀更宽、胫骨更长、前额和头顶更平坦、嘴基更深,并且可能在眼部周围有粉红色裸露皮肤。颜色上,更倾向于橄榄棕色,色彩更均匀,翅膀和背羽上的暗色和灰色区域较少。

【保护状况】
琉球丘鹬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归为“易危”物种。受小印度猫鼬入侵的威胁,这种注意猫鼬最初被人为引入以控制毒蛇数量,导致种群数量显著减少。

【地理分布】
该物种主要分布在Amami-Oshima、Kakeroma、Tokuno、Okinawa和Tokashiki Island之中的育雏地,在秋冬季节可能会迁移到Okina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