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色硬尾雀
英文名:Dusky Leaftosser
学名:Sclerurus obscurior
【简介】
暗色硬尾雀(Dusky Leaftosser,学名:Sclerurus obscurior)属于雀形目灶鸟科硬尾雀属的鸟类,广泛栖息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地带。
【外形特征】
体型在15至17厘米之间,体重在20至30克之间。成鸟上体为深红至栗棕色,臀部和上尾覆羽呈现出更明显的栗色,翅膀颜色也更深,尾部为深棕至黑色。面部为棕色,喉部则为黄褐色,胸部颜色更深,喉部与胸部之间具有丰富的锈色。拥有较长且直的喙,上喙较为深色,下喙为双色。瞳孔棕褐色,爪呈灰暗至黑色。相对于成鸟,幼鸟整体上稍暗淡一些,胸部有浅色调的条纹,而喉部和胸部则有细致的浅色鳞斑。
【生活习性】
全年生活在各自栖息地,通常活跃在潮湿的热带常绿森林、从低地雨林到润湿亚高山森林。进行食物循环时,常在地面翻查落叶或啄食枯木内的无脊椎动物,如昆虫等。
【鸣叫特征】
该种鸟类的鸣叫特征为以一系列4至15个音符构成的上升式哨音,偶尔也会以尖锐的声音开始,并以几个断断续续的短音结束。不过这种鸣声的音调和音节数在不同亚种间存在细微变化。
【繁殖习性】
该种鸟类在繁殖方面通常被认为是一夫一妻制,据哥伦比亚和法属圭亚那观察,繁殖季节大致在4月和5月。其繁殖方式为在地表处挖掘巢穴,巢穴结构则是用干树枝构建的松散杯状巢,繁殖期间每窝产蛋约2枚。
【外型辨识】
尽管暗色硬尾雀与墨西哥硬尾雀和茶喉硬尾雀在某些特征上有着相似性,但通过喙的长短宽窄、胴体的颜色差异以及鸣叫方式的不同,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区别。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暂未评估。
【地理分布】
暗色硬尾雀广泛栖息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地带,分布范围包括巴拿马东部至巴西东部,例如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法属圭亚那、圭亚那、秘鲁、苏里南、委内瑞拉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