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翅鹧鸪
英文名:Red-winged Francolin
学名:Scleroptila levaillantii
【简介】
红翅鹧鸪(英文名:Red-winged Francolin;学名:Scleroptila levaillantii)属于鸡形目、雉科、环颈鹧鸪属。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如安哥拉、布隆迪等国家。
【外形特征】
成年红翅鹧鸪身长约33至38厘米,雄性和雌性的体重分别约359至567克和354至515克。雄鸟背部体色深褐色,头顶花纹复杂,具有一条赤褐色颈部条纹、白色喉咙及黑色和白色的条纹。虹膜棕色,腿为黄色或棕黄色,喙呈黑褐,基部稍显黄色。单足刺与成年雄鸟共存,雌鸟则无此特征。幼鸟的羽毛较为暗淡,喉部图案不太明显,随着年龄增长,羽毛中的灰褐色逐渐褪去。kikuyuensis亚种在胸腹部有更多条纹,而crawshayi亚种则展现出纯白的下巴和喉咙,被宽大的锈色带环绕。
【鸣叫特征】
雄鸟的广告叫声为一系列高音哨声,间歇后会出现一个滑音,表示为“kai-al-de-werk”。遇险时,两性均会发出“kourrr”的警告声,受惊飞起时,则会发出尖锐的叫声。雌鸟常以轻柔的咯咯声召唤幼鸟。
【生活习性】
红翅鹧鸪栖息于湿润的高山和高地草地,海拔高度在1100至3000米之间。它们偏好陡峭的山谷、潮湿地带等环境。清晨和傍晚常于小路或路边觅食,以小群体(多10只)形式活动。食物来源主要是球茎和根茎,特别是Amaryllidaceae和Iridaceae科植物,同时也会摄取蚂蚁、蜘蛛和千足虫等昆虫。
【繁殖习性】
红翅鹧鸪在南部非洲全年均有繁育期,在东非则从1月至4月、8月和10月至11月。可能执行一夫一妻制,疑似有双窝产的现象。巢建于覆盖物底部靠近水源处,由草、叶等材料精心铺置,通常宽约15厘米。每窝产卵3至12枚(平均4至5枚),颜色为橄榄褐色至黄褐色,附有深灰色或棕色斑点。
【外型辨识】
红翅鹧鸪通过独特的头部花纹、赤褐色颈纹、白色喉咙和黑白色的条纹与其它物种区别开来。与谢氏鹧鸪相比,显著的是后者有更整齐的黑色边缘环绕着白色喉咙,胸部呈现单一的栗红色,且下体更为白色,带有粗大的黑色标记和细浅色条纹。与灰翅鹧鸪区别在于前者翅侧标记不那么明显,不具有明显的赤色初级飞羽,胸部出现栗色带,喉咙有良好的斑点。在高地鹧鸪(肯尼亚人为最显著的局部重叠物种)中,具有的是栗色颈斑和黑点的赤褐色胸部,而芬氏鹧鸪则显示出朴素的下体几乎无标记,灰褐色,没有明显的胸部带和颈环。
【保护状况】
红翅鹧鸪属于无危物种,在83万平方公里的广泛适合生境内分布广泛。其生物分布却极其零散。尽管数量看似稳定,但在萨那高地部分地区由于高原草地的农业开发导致栖息地缩减,使其种群数量呈现下降趋势。红翅鹧鸪依赖于完好未燃烧的草地,因此有效管理保护区对其长期生存至关重要。
【地理分布】
红翅鹧鸪广泛分布于非洲中部和南部,如刚果民主共和国、肯尼亚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