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翅鹧鸪
英文名:Grey-winged Francolin
学名:Scleroptila afra
【简介】
灰翅鹧鸪(Grey-winged Francolin),学名Scleroptila afra,属于鸡形目雉科环颈鹧鸪属的鸟类。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的莱索托和南非。
【外形特征】
体长在30到33厘米之间,雄鸟体重在345到539克之间,雌鸟体重则在354到410克之间。雄鸟具有一单脚蹼,而雌鸟则没有。其喙为黑褐色,虹膜呈棕色,腿为棕黄色。成熟的灰翅鹧鸪喉部有特有的斑纹,翼上有红褐色的小斑块。幼鸟体色较暗淡,喉部更白,腹部中间有条纹而非斑点。
【鸣叫特征】
该物种的鸣叫声尤为响亮且极具节奏感,通常会发出“chow”和“keek”音符的系列,特别常见于清晨和傍晚。
【生活习性】
灰翅鹧鸪偏好栖息于海拔1800至2750米之间的山地草原,生活于灌木丛和短草丛环境中。它们的生活习性较为定居,有时会多年留在同一个区域内。清晨和傍晚时分,灰翅鹧鸪最为活跃。它们以植物根茎球茎、植物叶片及种子为主要食物来源,偶尔也会捕食蚂蚁、甲虫、蚱蜢等昆虫和无脊椎动物。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在开普省为7月至12月,在纳塔尔为8月至3月(高峰在11月至12月)。灰翅鹧鸪的筑巢地点位于草丛基部,巢呈浅凹状,内部铺垫草叶和偶尔的羽毛。每窝生产3至8枚黄褐色的蛋,通常为5到7枚,孵化期需要21至23天,雌鸟独家承担这一职责。幼鸟出生后由父母共同照顾,大约在5至6周龄的时候离巢,大约两周左右就能飞行。
【外型辨识】
灰翅鹧鸪在体色与红翅鹧鸪、谢利鹧鸪、橙翅斑鹧鸪之间相似,但喉部有斑驳图案,且与后者相比,体色偏向红褐色,下体颜色较暖带有红斑。胸翼上的红褐色特征尤为明显。
【保护状况】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6年的红色名录,灰翅鹧鸪的保护等级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灰翅鹧鸪主要分布于莱索托和南非。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栖息地的丧失、森林开发,以及过度捕食等问题,特别是在莱索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