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扇尾莺科 > 白额山鹪莺属 > 白颏山鹪莺
白颏山鹪莺

白颏山鹪莺

英文名:White-chinned Prinia

学名:Schistolais leucopogon

【简介】
白颏山鹪莺是一种体长约13厘米,体重10至15克的小型鸟类。其显著特征是具有独特的白色喉部,与扇尾莺类似,具有强烈分层的尾羽。

【外形特征】
头部和上体呈石板灰色,前额具黑色斑点,面部颜色较深。飞羽和初级覆羽呈暗灰褐色,尾羽呈石板灰色,并在末端具有奶油色边缘和模糊的黑色亚端斑点。腹部和下体为其特有的灰色,胸腹部则为奶油白色。虹膜为红色或红棕色,喙和腿分别为黑色和粉棕色。

【生活习性】
白颏山鹪莺栖息于多种环境中,包括森林边缘、河岸林木、画廊森林、蕨类植物和灌丛。它往往出现在水源附近,也会出现在种植园下的密集次生植被和杂草丛生地带,能在2400米的高海拔范围内活动。白颏山鹪莺主要以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

【鸣叫特征】
这一物种常以同步二重唱或合唱的方式发出一系列哨音或较为刺耳的“twit twit”音节,鸣叫声可在高达30米的枝头被听见。在感觉危险时,白颏山鹪莺会发出高音调的“cheee-cheee”报警声。

【繁殖习性】
在繁殖期,白颏山鹪莺的窝通常由一对独立建立,筑巢时通常用粗大的草条和其他植物材料构成一个深杯状巢,内部则垫以细草和根须,并通过蜘蛛网或茧丝将两片大叶(通常为Aframomum属植物的叶片)缝合在一起。这种物种每窝产2至3枚卵,通常为2枚。

【外型辨识】
就分类学而言,白颏山鹪莺曾经历一些分类变化,但历史研究已确认其属于白额山鹪莺属(Schistolais)。它与某些Apalis属物种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可以通过其灰底白色喉部特征来区分。此外,白颏山鹪莺的腹部和翼下覆羽比其指名亚种更黄褐色。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估,白颏山鹪莺目前被列为无危(LC)级别。

【地理分布】
白颏山鹪莺广泛分布在非洲中部的部分国家,具体包括安哥拉、布隆迪、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赤道几内亚、加蓬、肯尼亚、卢旺达、南苏丹、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赞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