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长尾霸鹟
英文名:Black Phoebe
学名:Sayornis nigricans
【简介】
黑长尾霸鹟(学名:Sayornis nigricans),是雀形目霸鹟科菲比霸鹟属的一种中型鸟类,主要分布在北美西部至南美的阿根廷西北部。该鸟类因栖息地偏好的差异展示出独特的觅食和繁殖行为。
【外形特征】
体长约为16厘米,体重约18克。成鸟全身呈现深灰黑色,头部、胸和背部色调更深,接近黑色。腹部及下尾覆羽为白色,形成倒“V”形图案,且翼端有淡淡的棕色边缘,尾部会快速不停地上下摆动为其显著特征。幼鸟的羽毛边缘呈淡肉桂色,翼上也有类似的色带,但整体接近成鸟的外观。雄鸟和雌鸟在外形上差异不大,仅在繁殖季节通过生殖器官可以识别。
【鸣叫特征】
黑长尾霸鹟会发出“tee-hee”、“tee ho”或类似“sisi”、“sitsew”的交替鸣叫声,其声音重复性强,且通常由雄鸟发出较多,夏天繁殖季节会更频繁。
【生活习性】
黑长尾霸鹟主要在水源附近找到踪迹,从河流、湖泊到公园喷泉边缘都是它们的栖息之所。繁殖季节中它们有明显的巢址忠诚度,倾向于复用已有的巢穴进行筑巢。通常,它们会借助附近的泥源筑巢,巢穴一般建在距离水面高的垂直墙面,并被保护性天花板遮盖。主要以昆虫为食,常常从低矮的栖木出发进行短距离飞行捕食。
【繁殖习性】
黑长尾霸鹟为一夫一妻制繁殖行为。每繁殖季产两窝幼鸟,巢穴由泥土和植物纤维构成。孵化过程执行得较为迅速,雏鸟由雌鸟照料直到具备一定的活动能力,再由双亲共同喂养至离巢。大约在孵化后的18天,幼鸟能够脱离巢洞。
【外型辨识】
区别于黑长尾霸鹟的还包括两种同属的棕腹长尾霸鹟(Sayornis palmarum)与灰胸长尾霸鹟(Sayornis lagus),这三种鸟类外观有着显而易见的差异。比起棕腹长尾霸鹟(上身灰色,下腹橙棕色),和灰胸长尾霸鹟(下身灰白至浅黄色,头顶呈深灰色),黑长尾霸鹟的腹部相对纯粹洁白,上身颜色更显深邃,突出黑色,继续在两者间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判定特征,是较为容易识别的鸟类之一。
【保护状况】
黑长尾霸鹟被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无危(LC)物种。
【地理分布】
黑长尾霸鹟的繁殖地遍及美国西部直至阿根廷西北部,遍及北美的西南部、墨西哥、中美洲及南美的部分地区,并且根据不同的迁徙习惯,部分该种群会随季节南向迁徙,但是大部分的南方种群会选择永久居住在繁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