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鹤形目 > 侏秧鸡科 > 侏秧鸡属 > 栗头侏秧鸡

栗头侏秧鸡

英文名:Chestnut-headed Flufftail

学名:Sarothrura lugens

【简介】
栗头侏秧鸡(英文名:Chestnut-headed Flufftail,学名:Sarothrura lugens)是鹤形目侏秧鸡科的鸟类。主要分布于非洲中部和中南部地区,包括安哥拉、喀麦隆、刚果民主共和国、加蓬、卢旺达、坦桑尼亚等国家。

【外形特征】
栗头侏秧鸡体型细小,大约15厘米长,具有纤细的体形和短而圆的尾巴。雄性头部至颈部以丰富栗色为主,向喉部过渡到白色,尾部为黑色并带有白色斑点,上体有精细的白色条纹,下体则有宽阔的白色条纹。雌鸟体色较暗,头部没有栗色,背部条纹较宽,翅膀带有斑点或条纹。幼鸟体色较淡,头部为深褐色,条纹较少,雏鸟全身黑色,下巴和腹部中央呈白色。

【鸣叫特征】
雄性栗头侏秧鸡拥有哀怨而低沉的鸣叫,声音类似“whooo”,每个音节持续约1秒,连续发出可达1分钟之久。其叫声间断而悠长,音调和速度有多变性。此外,它们还发出连续的响亮而快速的“koh”声,持续时间可达45秒,并且声音逐渐由强转弱。

【生活习性】
栗头侏秧鸡主要栖息于低地森林中的草原斑块、沼泽地带、湖边湿地以及湿草地,偏好高度在0.7-1.5米的茂密植被。这些栖息地需要是没有深水或泥泞的地方。在一些与棕钩嘴鵙共存的地区,它们倾向于选择干燥一些的生境。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在雨季,特别是在分布区南部。雄鸟和雌鸟共同参与筑巢,用蒲草和芦苇叶在距水面不高的密草丛中筑成简单的巢。鸟卵通常呈白色,雌雄共同孵化。

【外型辨识】
栗头侏秧鸡与其他鸟类如棕钩嘴鵙和纹胸侏秧鸡相比,雄鸟头部色彩更为鲜艳,雌鸟翅膀的条纹更宽,同时雏鸟有着独特的下巴颜色。

【保护状况】
栗头侏秧鸡的保护现状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栗头侏秧鸡广泛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安哥拉、喀麦隆、刚果民主共和国、加蓬、卢旺达、坦桑尼亚等地,与其他鸟类如棕钩嘴鵙共存的区域则会有栖息地偏好的微小差异。

【饮食与习性】
栗头侏秧鸡栖息在低地森林和湿地中,生境通常是茂密的草地和密林。它们主要以植物嫩芽和种子为食,同时也捕捉昆虫和小的水生动物作为补充食物。

【繁殖习惯】
繁殖季节通常在降雨季节期间。筑巢一般在靠近水面但避开了深水区或泥泞区域的茂密草地中完成。雌雄筑巢后共同孵化蛋。离水面较近的巢是安全的,同时能够避免天敌攻击。孵化后的幼鸟需要母亲悉心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