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椋鸟科 > 斑翅椋鸟属 > 斑翅椋鸟
斑翅椋鸟

斑翅椋鸟

英文名:Spot-winged Starling

学名:Saroglossa spilopterus

【简介】
斑翅椋鸟(英文名:Spot-winged Starling,学名:Saroglossa spilopterus),属于雀形目椋鸟科,单独构成一个独立属。也称斑翅八哥。

【外形特征】
斑翅椋鸟体长约19厘米,体重47.5克。雄鸟羽毛颜色由深蓝灰色的头部延伸至背部,臀部呈红棕色;翅膀为黑色并带有一些橄榄色光泽,最明显的特征是每侧初级飞羽基部有一白色斑点;尾巴呈深赤褐色;头部侧面灰白色,下巴和喉咙橘红色;胸部多数情况下比腹部颜色淡,腹部中线处叶片边缘也更浅;腿部深棕色,眼睛白色至淡黄色,喙黑色,基部偏棕色。雌鸟头部、颈背以及上体主要为灰褐色,羽毛有斑点状浅色区域;翅膀和尾巴呈深棕色;腹部和下尾覆羽较为明暗掺杂,下南部有浅棕色条纹。幼鸟整体颜色和雌鸟相似,但其下体条纹更多,两胁区域带有棕色染色;翼羽尖端棕色,眼睛深棕色至灰色。

【鸣叫特征】
斑翅椋鸟会发出嘈杂、滚动的高音。

【生活习性】
斑翅椋鸟通常在海拔700至2000米之间的山地森林边缘,林间空地活动,偶尔到距林间不远处的村落和园林觅食。它们主要在林地中层依食水果、花粉和昆虫,常与其他八哥和椋鸟混群,觅食时间多在中上层林木内。

【繁殖习性】
除了繁殖情况记录,注释指出,英国首次成功繁殖斑翅椋鸟是在1969年度,在同一年刊载的《Foreign Birds》杂志中可以查看详细的文字描述。

【外型辨识】
斑翅椋鸟的显著识别特点为翅膀上的白色斑点,及雄性所展示的蓝色上体和橙色胸腹与雌性呈现的灰褐色整体羽色。

【保护状况】
根据IUCN,斑翅椋鸟的保护级别为LC,表示无危。

【地理分布】
斑翅椋鸟繁殖区位于北印度及尼泊尔的山麓区域,越冬地点更是常迁至缅甸与泰国。在中国部分西南地段及印度次大陆上,该物种有一定分布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