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兀鹫
英文名:Red-headed Vulture
学名:Sarcogyps calvus
【简介】
黑兀鹫(学名:Sarcogyps calvus),又称为红头秃鹫,属于鹰形目鹰科红头秃鹫属的鸟类。此物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至中南部,传统上由印度次大陆向南延伸到缅甸、中国西南部及泰国的部分区域。
【外形特征】
黑兀鹫全身乌黑,体长约为76至86厘米,体重3.6至5.4千克,翼展可达1.99至2.29米。成鸟的头颈部裸露,呈鲜艳红色至橙色;幼鸟则头颈被覆盖淡色羽绒。飞行过程中,翅膀下方显示出白色斑块是显著的识别特征。
【生活习性】
黑兀鹫主要栖息于开阔乡村、耕作区、稀树草原、落叶林等地,并且适应范围广泛,甚至出现在人类居住地附近捕食腐肉。此外,它们偶尔也会掠夺其他秃鹫的食物,并表现出一定的捕食行为,如捕食受伤的鸟类。
【鸣叫特征】
黑兀鹫通常较为沉默寡言,只有在战斗或交配期间会发出嘶哑或啸鸣的声音。
【繁殖习性】
该物种的繁殖时间始于每年12月至次年9月,主要在春季2月至3月产卵。它们常一次性筑巢并在同一地点重复使用多年,地点多选择大树的枝头,筑出大型巢穴。
【外型辨识】
飞行过程中,翅膀下方显示出白色斑块是显著的识别特征。
【保护状况】
黑兀鹫因药物滥用而面临着生存危机。虽然药物使用的限制提供了希望,但随着自然灾害或不经意的人类活动对其栖息地的影响,其种群恢复仍然面临巨大挑战。因此,持续保护策略是其避免灭绝的关键。
【地理分布】
黑兀鹫的历史分布区覆盖了印度次大陆和中国西南部,现在已大大缩小,仅存于少数地区。现有报告表明,在尼泊尔和印度北部依然存在,但其种群密度较过去明显减少。黑兀鹫在印度受到严重影响,故总体上看起来种群数量在万只成熟个体以下,极有可能保持这一消极趋势。因此,全球性的保护行动被急需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