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剪嘴鸥
英文名:African Skimmer
学名:Rynchops flavirostris
【简介】
非洲剪嘴鸥(学名:Rynchops flavirostris),属于鸻形目鸥科剪嘴鸥属,是一种独特的低水位栖息的鸥类。
【外形特征】
非洲剪嘴鸥体长约38厘米,平均重量为111至204克;其翼展约为106厘米。特殊之处在于,雄性上喙长度在61至70毫米之间,而雌性则在51至62毫米之间。体色为醒目的黑白配合,上体黑色,下体全白,翅膀在飞行时可见深色区段与白色的翅膀下覆羽形成明显的对比。繁殖期间,其拥有明显的黑色羽毛颈圈。
【生活习性】
非洲剪嘴鸥主要以鱼类为食,如常见的丽鱼科、罗非鱼科鱼类,并会在黄昏、夜间或白天活动。此外,它们也捕食小虾及其他小型甲壳类动物。非洲剪嘴鸥的独特捕食方式为下喙紧贴水面向前移动,翻起水中的小鱼及其他食物,通过迅速的头部动作抓住掠食物。除捕食外,它们也会展示求偶的喂食行为,尤其是雄性会捕得食物以此吸引雌性。
【鸣叫特征】
无相关描述。
【繁殖习性】
非洲剪嘴鸥栖息在低水位河流、沿海泻湖、盐田、开阔的湿地、沼泽和湖泊等。它们多以群的形式居住,有时会与燕鸥、鸻、矶鹬等混居。繁殖活动多见于3月至6月间在西非及东非地区,而赤道以南的同一活动主要在7月至11月之间。一个巢通常产卵1-3枚,有时也可见4-5枚。一般情况下,孵化期约为21天。雏鸟孵化后2天内即开始活动,大约在萌生翅膀后的四周内离开巢穴。
【外型辨识】
非洲剪嘴鸥的显著外型特点包括橙色的长喙并且尖端为黄色(雅致地呈现出“口钳”形状),黑色的背部与白色的腹部,以及红色的腿。这种鸟类拥有独特的捕食方式,在飞行时通过下颌贴水面滑行的方式掠食。
【物种区别】
无相关描述。
【保护状况】
该物种被IUCN归类为无危(LC),其数量估计在10,000至17,000只成熟个体,或总共15,000至25,000个体。然而,非洲剪嘴鸥正遭受包括栖息地破坏、包括DDT在内的有害物质使用、人类的干扰以及日常的巢蛋收集等挑战,从而威胁其种群的增长。
【地理分布】
非洲剪嘴鸥主要分布在西非至刚果河北部、尼罗河南部、坦桑尼亚南部、赞比西河谷,直至南非与安哥拉边界。它们也会遍布到沿海乃至河口区域的各个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