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蝗莺科 > 吕宋鹪鹛属 > 吕宋地莺
吕宋地莺

吕宋地莺

英文名:Sierra Madre Ground Warbler

学名:Robsonius thompsoni

【简介】
吕宋地莺,学名 Robsonius thompsoni,属于雀形目、蝗莺科、吕宋鹪鹛属的鸟类。该物种主要分布于菲律宾吕宋岛东北部 Sierra Madre 山脉低地至山地较低海拔处。

【外形特征】
吕宋地莺体长 20-22 厘米,体重 52.5-65 克。头部冠羽和颈背为琥珀色,耳羽为琥珀色,眉线为白色,喙基部具有一小片灰色裸露皮肤。其特征在于喉部为白色,就像一条黑线状的颊纹;下呼至胸部上部的黑色羽尖形成斑点项链。腹部为白色,两胁呈暗褐色,带红棕色或栗色调。背部红棕色,羽尖暗褐色;尾羽为暗褐色带栗色调,白色羽尖则显示出隐蔽的臀带。翅膀颜色从红棕色到暗褐色,翼小覆羽和初级飞羽外三枚具白色羽尖。喙上颌深棕色,下颌淡灰色;虹膜为深棕色,眼周有薄白环;腿和脚淡棕色。

雄雌鉴别度低,幼鸟则相较暗红棕色,下部为淡灰红褐色,喉部淡灰棕色,羽毛边缘连续白色。

【鸣叫特征】
吕宋地莺的鸣唱变幻多端且声音极高,具细音滑音和类似昆虫的声音,比如“tsui-ts’siiuu’ee” 或“tsui-ts’ssuu’ee”,尾音上扬,持续时间为 1.6-2.2 秒。即便兴奋时也会有较为短促的前导音“tit-tuui’ts’ssu’eeet”(2.2-2.5 秒)或“twit-twee’tswit’tsssuuu”。其叫声可能包含类似蟋蟀的高音频颤音,在警觉时会发出这样的声音。

【生活习性】
吕宋地莺栖息于低地到山地中海拔不等的阔叶森林,可以选择生活于原始林、次生林、林缘和采伐后的次生植被中。生境范围可以从海平面到 1300 米海拔的地区。幼年个体甚至能在次生林和草地的池塘附近出现。

【繁殖习性】
吕宋地莺的繁殖记录显示,雏鸟主要在2月、3月、4月、7月、和8月期间出现。6月中旬发现的巢穴中仅发现一枚卵,尽管雌鸟被收集,卵的未产出还摆放在输卵管中。这种鸟的巢由干枝、树枝和树叶堆积而成,前门直径8厘米,穹顶状结构宽19厘米,位于一个距离地面50厘米的岩石和泥土斜坡上的支撑物体内。卵为乳白色,具有灰色和浅棕色的斑点,其尺寸约为 28.9 毫米×18.5 毫米。

【外型辨识】
独一无二的头部琥珀色、黑色颊纹、红棕色翅膀和暗褐色尾羽使吕宋地莺很容易与其他相关的 Robsonius 属物种区分开。幼年个体则与另一种鸟类——米岛旋木雀难以区分开,并且鉴别起来较为困难。

【保护状况】
IUCN 的评估将其列为无危物种(LC)。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其隐蔽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内的森林动态破坏,可能导致其种群数量正在下降,且并未得到准确数量统计。

【地理分布】
吕宋地莺分布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北部的 Cagayan、Isabela、Aurora 及 Nueva Vizcaya 省的 Sierra Madre 山脉地区。当前的一种观念是,这些鸟类的实际数量可能比在野外观察到的要多。在 Northern Sierra Madre Natural Park 内发现了它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