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嘴鹦哥
英文名:Thick-billed Parrot
学名:Rhynchopsitta pachyrhyncha
【简介】
厚嘴鹦哥(英文名:Thick-billed Parrot,学名:Rhynchopsitta pachyrhyncha)是鹦形目鹦鹉科中的一个物种。体型约38厘米,翅膀呈尖锐形状,喙厚实,色彩斑斓,主要生活在墨西哥北部的温带森林。这些鸟类过去曾分布在美国西南部,但现在已经灭绝,这主要是由于栖息地破坏、非法捕猎等原因。
【外形特征】
厚嘴鹦哥拥有鲜艳的绿色羽毛,从额头、眉线、肩膀到大腿部都有红色的标记。翼下可见黄色条纹,眼周是橙黄色皮肤,同时,其黑喙与黑舌与其他黄色的大爪子形成鲜明对比。幼鸟与成鸟的显著差异体现在喙的颜色、眼圈颜色以及缺少成鸟的某些红色特征。
【鸣叫特征】
其鸣叫声辽远高亢,通常被描述成类似刺耳的人类笑声。
【生活习性】
厚嘴鹦哥栖息于海拔1200至3600米的松树林与松栎混交林,是典型群居的生活模式并且对松子有高度依赖性。它们通常以10至100只的群体活动,但在某些情况下会成对出现,由于它们擅长飞行,能够躲避猎鹰和北部鵟等天敌。
【繁殖习性】
繁殖季一般在7月至9月间,栖息于高大的白杨的树洞中。具体产卵数量不详,但育雏期约为两个月。幼崽出生后会在巢中待两个月,到七个月时离巢独立生活。
【外型辨识】
它们与暗红额鹦哥(Rhynchopsitta terrisi)极为相近,但暗红额鹦哥颜色更暗,额部和眉线颜色更深,且缺乏黄翼条纹和红眉、肩、大腿标记。此外,在觅食和越冬时,它有时会被误认为是紫冠鹦鹉,但后者尾部方形而非尖锐,同样缺少黄翼下条纹。
【保护状况】
作为濒危物种(IUCN Red List),厚嘴鹦哥被列为EN(濒危)级别。厚嘴鹦哥于1980年代被美国亚利桑那州的重新引入尝试未能成功,主要原因是猎捕、栖息地受损及天敌捕食。现今,已采取措施保护其栖息地并防止非法捕猎,但仍然面临极大的生存压力。
【地理分布】
自然繁殖区限于墨西哥的一些州,如奇瓦瓦州、杜兰戈州和西马德雷山脉,但到了越冬时偶尔会出现在其他州,甚至以前的栖息地——美国西南部也曾有过分布记录,包括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由于非法宠物贸易、栖息地破坏、火灾和气候变化,该鸟种的生存正面临挑战。根据2021年估计,野外数量约840-280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