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长嘴山鹑
英文名:Dulit Partridge
学名:Rhizothera dulitensis
【简介】
白腹长嘴山鹑(学名:Rhizothera dulitensis),又称为杜利特山长嘴山鹑,是鸡形目雉科长嘴山鹑属的一种鸟类。它以其独特的白色腹部和较长的弯曲喙部著称。
【外形特征】
成年白腹长嘴山鹑有两种性别特征。雄鸟的面部为红褐色,胸部呈灰色,腹部纯白,喙灰而长且略弯,翅膀无白色斑点,上体棕色,胸部和肩部有宽大的灰带,下胸部和腹部全白,肛区略带红褐色,虹膜棕色,腿黄色。雌鸟的体型与雄鸟相似,胸部灰色被栗色取代,翅膀上亦无白色斑点。幼鸟在羽色上有明显区别,雌幼鸟有暗褐色眉纹伴以淡色斑点,雄幼鸟类似但颏和喉部较暗,腹部侧边较灰。
【生活习性】
白腹长嘴山鹑栖息于婆罗洲北部的山地森林内部,倾向于更低的海拔环境。科学家迄今发现该物种分布于北婆罗洲的多个山地区域,包括Sabah的Mount Kinabalu,以及东Sarawak的Mount Murud、Mount Dulit和Batu Song。
【鸣叫特征】
无相关描述。
【繁殖习性】
无相关描述。
【外型辨识】
无相关描述。
【物种区别】
白腹长嘴山鹑曾于1999年基于其特定的形态学差异从长嘴山鹑中分离出来,确认为独立的物种。这种鸟在白天栖息于密集的高大树木组成的森林中,并以草食为主。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评估,白腹长嘴山鹑目前被列为数据缺乏(Data Deficient,DD)的状态。据估计,全球有1000至2500个成熟个体。自19世纪以来,Sabah的Mount Kinabalu和Sarawak地区都没有新的确认记录。因此,这种动物可能正面临森林砍伐、狩猎和贸易捕获的严重威胁,种群数量可能在持续下降中。
【地理分布】
白腹长嘴山鹑主要分布在婆罗洲北部山区,栖息于海拔900-1200米的原始山地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