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扇尾鹟科 > 扇尾鹟属 > 白腹蓝头扇尾鹟
白腹蓝头扇尾鹟

白腹蓝头扇尾鹟

英文名:Visayan Fantail

学名:Rhipidura albiventris

【简介】
白腹蓝头扇尾鹟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长尾森林鸟类,体长约为18-20厘米。头部、胸部、背部及肩部呈深蓝色,而胸部和头顶则有一些淡蓝色条纹。腹部呈现纯白色,胸腹部有淡蓝条纹,下背部、外侧尾羽和翅膀呈现红褐色,而中央尾羽为深色,翅膀边缘也为深色。该物种拥有独特的扇形尾巴,常常在觅食、展示或参与领地行为中展开扇尾。

【外形特征】
这种鸟类栖息于热带湿润的原始森林、次生林、林缘及植被茂密的地区。它们也常见于农业区甚至花园。白腹蓝头扇尾鹟主要在海拔较低或海拔不超过1800米的区域活动,能够适应多种类型的森林生态环境。

【生活习性】
为昼行性鸟类,其行动活跃,常加入混合物种群落,记录显示其偏好树林和林地中的栖息环境。白腹蓝头扇尾鹟在白天活动,夜晚则休息,栖息时常常将头塞在翅膀下休息。主要以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觅食时间通常通过快速飞翔抓住空气中的虫子,或在地面上搜索猎物。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在2月至5月间。它们通常在相对开阔的树枝上筑巢,每窝产2-3枚卵。雌鸟负责孵化大约14-16天。孵化后,成鸟和幼鸟一起觅食,雏鸟生长期大约几周后学会独立飞行,正式成为一个成年个体。

【外型辨识】
与蓝头扇尾鹟和塔布拉斯扇尾鹟相比,白腹蓝头扇尾鹛有明显白色腹部和更深蓝的羽毛颜色,适合于该分类群中的快速识别。

【保护状况】
该物种自19世纪以来,被认为是蓝头扇尾鹟的亚种,直至最近才被确认为独立物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保护级别为“无危”(LC),它们遭受森林砍伐和栖息地破坏等威胁,然而针对保护措施和栖息地恢复工作正在进行中,以确保种群数量稳定和生态系统健康。

【地理分布】
白腹蓝头扇尾鹟分布于菲律宾的中部,包括蒂考岛、马斯巴特岛、班乃岛、吉马拉斯岛和内格罗斯岛及其周围的小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