盔犀鸟
英文名:Helmeted Hornbill
学名:Rhinoplax vigil
【简介】
盔犀鸟(学名:Rhinoplax vigil)是热带亚洲的一种大型鸟类,属于犀鸟科属的特有物种。其因独特的实心头盔和亮丽体色而闻名,具有较高的科研及文化价值,现处于极危状态。
【外形特征】
盔犀鸟体长可达110-120厘米,雄鸟重约3.1千克,雌鸟重2.6-2.8千克。它们具有红色与黄色相间构成的实心头盔,占总体重的10%。头部至腹部的羽毛为深棕色,带金属光泽,尾羽白色且带黑色条纹,雄鸟较雌鸟体型大且面色为红橙色,雌鸟面色偏淡。
【生活习性】
盔犀鸟栖息于茂密的低海拔森林中,偏好树洞筑巢。它们主要以果实为食,尤其是无花果,并偶尔捕捉小动物。繁殖期间一般在每年1-3月或5-11月,雌鸟产卵后,雄鸟会在树洞口用泥土密封,仅留下一小孔进行喂养。
【鸣叫特征】
未提及。
【繁殖习性】
繁殖期间一般在每年1-3月或5-11月,雌鸟产卵后,雄鸟会在树洞口用泥土密封,仅留下一小孔进行喂养。内容与【生活习性】部分重复。
【外型辨识】
未提及。
【物种区别】
未提及。
【保护状况】
由于栖息地毁坏和非法盗猎,盔犀鸟数量严重下降。自1985年起,它受到《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保护,且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中列为极危物种。此外,盔犀鸟还因其实心头骨而被非法猎杀以制作工艺品,进一步威胁其生存。目前对它们的保护措施包括立法保护、打击非法贸易,以及栖息地保护。
【地理分布】
盔犀鸟广泛分布于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婆罗洲等地的低山和山脚常绿阔叶林,海拔不超过1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