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攀雀科 > 攀雀属 > 白冠攀雀
白冠攀雀

白冠攀雀

英文名:White-crowned Penduline Tit

学名:Remiz coronatus

【简介】
白冠攀雀(学名:**Remiz coronatus**),成年长度约为10-11厘米,体重在9.3-10.5克之间。雄性白冠攀雀最显著的特征是拥有宽大的黑色面罩和几乎白色或淡灰色的冠羽,这个面罩从眼周延伸至后颈上部。雌性较为朴素,头部颜色呈现灰色,耳羽棕色,具有更小且狭窄的面罩。幼鸟头部、胸部侧面以及背部以灰褐色为主,逐渐变为肉桂色,翼部较成熟个体暗淡,下体为均匀浅黄色。

【外形特征】
白冠攀雀发音为“chip”的短促声音是它的典型叫声。这种鸟类主要分布在中亚至中国西北、俄罗斯东南部及北非部分区域,包括河流附近的杨柳类及阔叶树丛等地。它们主要以昆虫、植物叶、花、芽、花粉和汁液等为食。

【生活习性】
白冠攀雀栖息于河流附近的杨柳树林、河漫滩草地、湿地等。在繁殖期间,白冠攀雀还会选择开放的森林、湿地中的水库及沿岸树木作为栖息地。居民区中的花园和果园也偶尔会见到它们的身影。主要在地面附近捕捉昆虫,偶尔也会在树冠上搜寻食物。

【鸣叫特征】
白冠攀雀的典型叫声为“chip”的短促声音。

【繁殖习性】
繁殖期通常在5至6月期间,雌雄共同负责巢穴的建造,巢穴呈鼓状,开口侧向,悬挂在树枝尖端6-8米的位置。每窝通常产下3-9枚卵,孵化由雌性独立完成,雄性则负责给雌性及幼鸟喂食。

【外型辨识】
与欧亚攀雀比较,白冠攀雀拥有更鲜明的羽毛图案、宽广的黑色面罩横跨后颈,呈现白色或灰白的颈环,喙更小且细长,腿和脚趾相对更加纤细。过去,白冠攀雀曾被归为欧亚攀雀的一个亚种。

【保护状况】
该物种被IUCN评为**LC**(无危)等级。其广泛的分布区域和稳定的种群数量表明当前尚无明显的生存危机。同时它们也被列为**有重要生态、科学和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地理分布】
白冠攀雀在中国可能由旅鸟见到,如新疆西北部的伊犁河谷地区。分布范围覆盖了中亚至阿富汗以及常进行长距离迁徙途径至中国西北、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地。冬季它们大量访问巴基斯坦境内。新疆亚种(**Remiz coronatus stoliczkae**)在新疆和宁夏较为罕见,最高至2400米的河边森林和柳树灌丛。指名亚种(**Remiz coronatus coronatus**)则主要分布在中亚多个区域。白冠攀雀保持着多样化的栖息偏好,包括高至3000米的丘陵至高山的森林边界和林缘地带。

值得注意的是,白冠攀雀的雌性个体在非繁殖期有可能被误认为是附近的मरुधन्वतित头并无明显的显著标记。因此在考察白冠攀雀及辨认个体时,要特别注重头顶的颜色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