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鸻形目 > 反嘴鹬科 > 反嘴鹬属 > 红颈反嘴鹬
红颈反嘴鹬

红颈反嘴鹬

英文名:Red-necked Avocet

学名:Recurvirostra novaehollandiae

【简介】
红颈反嘴鹬(学名:*Recurvirostra novaehollandiae*),属于鸻形目反嘴鹬科反嘴鹬属的鸟类。其外形特征明显,头和颈呈深红色,与白色的身体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红颈反嘴鹬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地区。

【外形特征】
红颈反嘴鹬的体型中等,平均体长43至45厘米,翼展约为75厘米,体重约310克。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拥有一个弯曲的长喙。成鸟的头和颈为深栗褐色,全身覆盖白色羽毛,眼睛周围白色,虹膜呈现红褐色。翅膀和尾部有黑色斑点点缀。幼鸟的颜色较为淡棕色,成鸟与幼鸟在外观上仅头部颜色有所不同。

【生活习性】
红颈反嘴鹬更倾向生活于咸水湿地,如高含盐度的湖泊、较浅的淡水湖、泻湖、沼泽、污水池以及河流和河口附近。它们的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日间,通过方法捕食水生无脊椎动物,如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甲壳类昆虫和一些植物种子。

【鸣叫特征】
红颈反嘴鹬的叫声通常被描述为类似犬吠般的‘tuut’声,当群飞时,鸣叫声组合起来听起来像是群狗吠叫。

【繁殖习性】
繁殖期大致在每年8月至1月,不过实际时间可能会受到洪水的影响而有所变动。繁殖时,红颈反嘴鹬会选择单独对或者小群落进行筑巢,纳雌雄配对后,通常在湿润的地面凹陷处筑巢,并以植被草木作为巢垫。巢间隔不超过1.6米。每次产卵2到5枚,孵化期大约需要23至25天。孵化后,由雌雄共同照顾雏鸟。

【外型辨识】
红颈反嘴鹬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的鸟类,归类于今鸟亚纲今颚总目,在鸻形目反嘴鹬科之中。

【保护状况】
红颈反嘴鹬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广出,如米兰达湖和箭矢湖有繁殖记录)。除塔斯马尼亚岛以外,偶尔也会见于新西兰,是一种漂泊种类的物种。尽管在一些地区,红颈反嘴鹬原有的湿地逐渐减少,但新建的盐田和人工改造的湿地可能为其提供了新的栖息地。总数量超过10万只,栖息地以莱尔湖为主。

【地理分布】
该种与全球其他反嘴鹬在趣味区别在于头部和颈部的深红与弯曲上翘的喙。性状相似,性别间无显著差异。